“不過兩位丞相所設規條數目繁多,其中有一部分也的確不合情理,因此朕昨夜將其修改了一番,重新設立了一份新的規條。”
陳少游從袖中拿出一張早已疊好的紙,遞給一旁的徐茂公并開口說道:“軍師,麻煩你念給大家聽一聽。”
“是,陛下。”徐茂公將那張紙翻開,而后一條一條地念了出來。
李子通、王伯當所訂立的數十則規條,陳少游刪改了不少,不過基本都是涉及一些無關國家發展的繁文縟節,而這些也正是陳少游以及程咬金他們最反感的規條。
徐茂公剛一念完,秦叔寶、單雄信等人就出聲贊同,程咬金等人也隨之點頭附和。
陳少游所修改的規條雖然一樣有不少規矩要遵守,但比之李、王兩人的規條已經少了很多繁文縟節了。
羅成、裴世基等人也跟著點頭贊同,李子通、王伯當雖然仍有些不太情愿,但也沒有直接出聲反對。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
陳少游若是一開始就將自己修改過的規條拿出來,不但李子通、王伯當會直接開口反對,程咬金等人心中也必然會不樂意。
但是先讓王伯當念過他們兩人所設規條后,他們便見識到眾人的反對浪潮了,而程咬金他們也知道了最嚴厲的規條是什么。
這時候拋出陳少游修改過的規條,程咬金他們肯定會欣然接受。
李子通、王伯當也不會覺得自己的苦心白費,心中同樣能夠接受這一結局。
陳少游,也不會那些規條所束縛,同時還能將大乾內部的部分矛盾化解,簡直稱得上是一舉四得。
……
時間過了幾日,長安密探傳來的消息中,又有一條引起了陳少游的注意。
楊廣下旨,言唐公李淵蓄意謀反,因此要將其全家抄斬。
劇中楊廣登基后李淵獻上了豐厚的賀禮,因此楊廣便沒有計較此前發生的事情,可如今他又為何要殺李淵全家呢?
這是在劇中從未發生過的事情,令陳少游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陳少游不知道是,這其實還是他的鍋,兩年前他在潼關救下李淵的時候,最后甩出的長刀劃破了跑在最前面那個黑衣蒙面人的臉頰,那個黑衣蒙面人其實就是楊廣。
那一刀傷得并不深,但卻在楊廣臉上留下了一道細微的疤痕,每次碰到那條疤痕都會令他大為惱火,只是他并不知道當初在潼關出手的那人是誰,想報仇都不知道去哪兒報。
至于宇文化及和宇文成都,他們只知道陳少游是殺了宇文智及的人,但卻并沒有將潼關出手那人與陳少游聯系起來。
直到這次宇文成都出征,他才認出了陳少游就是當初在潼關出手的那人,兵敗逃回長安后,他便將此事告知了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為了幫兒子躲過責罰,先將責任推到羅藝身上,隨后又告知楊廣,陳少游就是當初打傷了他的人。
楊廣得知此事后心中怒火中燒,可偏偏瓦崗又打不下來,接連生了好幾天的氣,最后在宇文化及的建議下遷怒到了李淵的身上。
正是因為要殺李淵才導致他受傷,所以李淵也是要承擔責任的,這就是楊廣作為皇帝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