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段時日,整個大乾朝堂都陷入了忙碌當中,從一個草臺班子到一個正式的政權,中間需要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
況且還有一眾反王勢力的歸附或抵抗,燕州、冀州、并州外突厥人的虎視眈眈,天下間各地隋軍的討乾檄文……
眾多事務讓整個大乾朝堂忙得不可開交,所幸陳少游此次帶回了那些前朝眾臣,讓他們的壓力減輕了不少。
羅成率領燕云十八騎及麾下兵馬駐守燕、冀、并三州,防備突厥來襲。
鄭王王世充,燕王高開朗,秦王薛舉,百御王高談圣,定楊王劉武周,宋王孟海公,蘇州王沈法興,梁王蕭銑。
這八王所屬勢力皆愿歸附,與大乾國土相近的王世充、高開朗、薛舉、劉武周四王所屬勢力都已經納入了大乾國土,他們麾下眾將及家中老幼也都已經被送到了長安。
至于高談圣,孟海公,沈法興,蕭銑四王所屬勢力,與大乾之間都有大隋城池隔斷,暫時只能維持自治。
其余幾王麾下勢力則全都對大乾宣戰,但真正能夠攻打大乾的也只有竇建德、徐元朗、李軌三王。
陳少游也特意派了秦叔寶,單雄信以及裴世基裴元慶父子前去迎敵。
這三王手下大將都已經被陳少游俘虜,又因為是否歸降一事而造成了內部分裂。
因此秦叔寶、單雄信以及裴世基裴元慶父子這三路大軍破如勢竹,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將這三王原先的地盤全部拿下。
至于各地的大隋官軍,陳少游反倒不怎么擔心。
如今這天下,大乾所占據的地盤,已經超過了半數,其余的有少部分在剩下的反王勢力當中,大部分依舊算是大隋的地盤。
可大隋如今已經是群龍無首,各地各自為政,全都是一盤散沙,根本不可能聯合起來。
別說是對付大乾,連殘余的反王勢力也能打得各地隋軍敗逃。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只待大乾后方及內部穩定下來,便可直接揮師南下,一舉平定天下。
耗費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大乾內部總算暫時穩定了下來。
隨后陳少游又面臨了一個問題,定都。
一開始他是想要定都長安的,朝中那些前朝舊臣也都持此意見,可徐茂公、劉文靜等人卻極力勸他定都洛陽,借助楊廣的大運河聯通南北。
陳少游也覺得頗有道理,洛陽處于中原核心,方便管理天下,而且到了如今這個時代,江南地區也已經得到了開發,又有大運河連通南北,作為都城的確比長安更合適。
當即,陳少游便聽從他們的意見,帶領軍臣遷至洛陽,并命名為神都,長安則作為陪都。
定都之后,陳少游就開始著手統一大業。
以秦叔寶為帥,徐茂公為軍師,裴元慶、單雄信、程咬金、尉遲恭等人為將,由北向南分作三路攻占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