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前段時間不是說鷹醬國那邊,能讓上億度的高溫維持一百多秒嗎?”方丈好奇的問,“這是怎么做到的?”
“是,這就是接下來要說的話題了。”大根回答方丈,“的確,迄今為止的人類做不出化學結構,維持哪怕一萬度以上的高溫,但是聰明的人類相出了兩種物理方法,去約束這種高溫。”
“其中一種是慣性約束。
這一方法把幾毫克的氘和氚的混合氣體裝入直徑約幾毫米的小球內,然后從外面均勻射入激光束或粒子束,球面內層因而向內擠壓。
球內氣體受到擠壓,壓力升高,溫度也急劇升高,當溫度達到需要的點火溫度時,球內氣體發生爆炸,產生大量熱能。
這樣的爆炸每秒鐘發生三四次,并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釋放出的能量就可以達到百萬千瓦級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理論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們國家的科學家。”
“另外一種方法,則是磁力約束。
由于原子核是帶正電的,那么約束原子核的磁場只要足夠強大,原子核就跑不出去。
建立一個環形的磁場,那么原子核就只能沿著磁力線的方向,沿著螺旋形運動,跑不出磁場的范圍。
而在環形磁場之外的一點距離,可以建立一個大型的換熱裝置(此時反應體的能量只能以熱輻射的方式傳到換熱體)。
再然后就是使用人類已經很熟悉的方法咯,把熱能轉換成電能就是了。
前毛熊國的科學家塔姆和薩哈羅夫提出的這種方法,相對于慣性約束,世界受控核聚變研究,主要集中在磁性約束這個領域上。”
方丈若有所思,大根解釋的非常清楚,至少他作為一個文科生,已經可以看懂用那兩種方法,可以讓核聚變變的受控。
但是他怕自己理解錯,于是還是開口詢問,“第一種方法,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和拋開劑量談毒性是一個道理,無論是任何毒素,當劑量足夠小的時候,就可以等于沒有毒;
核聚變也一樣,當放在時間尺度上,反應時間變短,讓反應當量變小,瞬時產生的高溫就變的可控了。”
“可以這么理解。”大根肯定方丈的想法。
“至于第二種方式,雖然我不能理解具體怎么實現。但總結下來,就是通過強磁,將反應物束縛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反應,強磁場就相當于裝蒼蠅的罐子。”,方丈總結,“磁場不是已知的化學物質,而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場,所以高溫并不能將磁場燒穿。通過磁場束縛蒼蠅,再在磁場外,通過熱能轉換裝置,將蒼蠅碰撞散發出的熱能轉化成電能,對嗎?”
“沒錯。”大根再次肯定。
方丈受到肯定之后,沒有像之前那樣歡欣雀躍,反而表現的更加疑惑,“既然這兩種想法,連我這個文科生都能理解,為什么現在可控核聚變的工業化還沒有實現呢?”
“呵,那里是那么好實現的。”大根輕笑著耐心的解釋,“第一種方法里要用到均勻的激光束照射,這種激光束要讓小球內部達到大概十億乃至更高的溫度,才能引爆小球。
現在人類制造的激光器,功率不夠啊,這么說吧,如果能夠制造這種當量的激光器,戰場上的金屬子彈槍就會面臨淘汰,到時候就是激光槍滿天飛。
我不知道你對激光有沒有概念啊,激光的英文單詞是laser,早些的時候,它是直接音譯的,在國內的名字叫鐳射。
鐳射這個名字聽起來,是不是好像比激光威力更大?但它們確實是同一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