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巨大,強壯,形狀如同野豬一般,外表像普通穿山甲一樣,披著一層皮甲,頭部碩大,兩個大牙長在上頜犬齒部位,身體粗笨,尾巴短小而粗,樣子傻乎乎的。
肯氏獸!
徐東一眼就認出了這大草包,畢竟這貨的知名度還是挺高的,接班水龍獸成為三疊紀第一的豬玀,引鱷,偽鱷,恐龍等捕食者吃了都說好。
還好是這大草包,那就不用擔心被吃了,不過徐東顯然高興的太早了。
肯氏獸雖然是素食生物,但也沒有愛護弱小的心思,就小赤蜥這還沒它們腳掌大的小動物,一腳下去就成了一團肉醬,這可比被肉食生物吃掉還慘。
肯氏獸,一種遍布整個盤古泛大陸的大型食草獸類,它們體型龐大,數量眾多,是繼水龍獸之后三疊紀第二個食草類扛把子,為廣大食肉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此時的獸族和龍族在環境適應性上而言,龍族是占優勢的,畢竟恒溫獸族耐冷,變溫龍族耐熱,而此時的三疊紀就是活脫脫的大火爐。
汗腺及排尿這些版本劣勢組件生生將獸族在二疊紀積累的優勢化為烏有,也給了龍族崛起的契機。
以至于到了三疊紀,食肉獸族幾乎絕跡,整個合弓綱大類只能靠水龍獸,肯氏獸,利索維斯獸這幾大草包來撐場面。
不過再菜的草包對現在的徐東來說也是龐然大物,跺跺腳就能抹掉他的存在。
干旱的三疊紀早中期食物稀缺,龐大的肯氏獸群吃光了一塊地方的植物便要開始遷徙了,很不幸的是,肯氏獸群這次的遷徙路線正好經過小赤蜥所在的戈壁。
就在徐東欣賞萬獸齊奔的壯觀場面時,肯氏獸群已經跑到近前,被風壓驚醒的徐東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快被踩死了!
頓時撒丫子就跑,以往他總是不理解,為什么電影里的主角被追總是要跟追逐的動物一個方向。
現在他還是不懂,在積攢的十點源質全部投入到敏捷上去后,他險之又險的跑出了肯氏獸群奔跑的路線。
三下五除二爬上旁邊的戈壁山巖,居高臨下俯視著肯氏獸奔跑,在看不到盡頭的裊裊黃沙中,卷起滾滾煙塵,這風景還真是壯觀呢。
在煙塵之后,居然發現了三道不一樣的身影。
肯氏獸在三疊紀就是一團團移動的肉塊,幾乎走到哪都會引來掠食者的覬覦,只不過這后面的三支掠食者倒是出乎徐東的預料。
跟在肯氏獸屁股后面的掠食者之一就是常年尾隨,以肯氏獸為食的小型主龍埃雷拉龍,也叫黑瑞龍。
雖然被始盜龍搶了最早恐龍的位置,但好歹也算恐龍一族最早一批的元老。
埃雷拉龍體長在1米5到2米,體重150斤到200斤,還不到肯氏獸的一半,不過它們數量眾多,成群結隊跟在肯氏獸群后面,看到有機可乘就會發難。
第二支就厲害了,是目前龍族扛把子,三疊紀最頂尖的掠食者,主龍類—偽鱷類—副鱷形類—勞氏鱷科—七鱷!
長的像未來的鱷魚,就是前肢短了點,體型可以達到驚人的六米,不過勞氏鱷也分不同屬,在這里的兩只七鱷僅比肯氏獸大一點,估計也就四米左右的樣子。
最后這支既不是龍族也不是獸族的,而是一個早已退出霸主舞臺的種族,蟲族!一只,巨大無比的褐色蝎子。
徐東不知道這大蝎子到底是什么,不是說蟲族早就放棄巨大化了嗎?怎么還有這么大的蝎子存在?
這褐色蝎子體型比勞氏鱷還要大,但算上它那條長長的蝎尾,可能有五米長,樣子和后世的蝎子幾無二致,唯一的區別就在于嘴邊多了一對巨大尖銳的彎曲大螯。
三疊紀居然還存在這么龐大的蟲子,這根本不科學,后世也沒有發現化石之類的東西,不過能從地層中挖掘出來的化石只占當時生物種類的千萬分之一,沒被發現也算正常。
卡尼期大暴雨改變大陸環境之前,整片盤古大陸到處是荒漠戈壁,稀稀拉拉的低矮植物,石松、節蕨、二叉羊齒。
食物稀缺,物資匱乏,連頂級掠食者勞氏鱷都要經常餓肚子,好在還有水龍獸,肯氏獸生育能力賊強,戰斗力防御力賊弱,什么植物都能吃的大草包存在,才給了掠食者發展的機會。
此刻的大沙漠,小赤蜥一族盤踞的小戈壁,這么大一群肯氏獸,哪有掠食者肯錯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