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片原野上的赤鱗飛龍已經步入正軌,接下來的就是時間問題,徐東覺得也沒必要一直待在這里。
華北平原還有大把地方沒去,祖國的赤鱗飛龍也沒有徹底統一,是時候該去外面轉一波,把華北的飛龍通通收入麾下了。
離開了飛龍原野,這里地處華北平原的東南角,徐東接下去的路程都要向西北而行。
在飛龍原野三個多月下來徐東的外形變化也很大,翼展從之前的三米出頭一直長大了五米,體長也從一米漲到了兩米。
五米翼展在早侏羅世已經是龐然大物了,沒有任何普通空中單位能與之匹敵。
正是因為徐東覺得自己已經夠強了,不需要族群也能收復其他赤鱗飛龍群,所以與其帶著它們跑東跑西,還不如留下來多生幾個蛋不好嗎?
翼展上去了,相應的飛行速度也更快了,葉綠體改造程度也上了個臺階,讓徐東身上的紅鱗都帶了幾絲綠色。
太陽能充能,加上赤鱗飛龍本身帶著的儲食胃給了徐東超長待機的能力,它就這么一刻不停飛了十天居然還沒覺得餓。
說來也怪,飛了大半個華北平原居然都沒見到赤鱗飛龍,這是什么情況?
難道飛龍原野上的那一批是最后的赤鱗飛龍?不可能啊,華北平原的飛龍數量只會比華南更多,不可能只有這么點。
當徐東跨過群山飛到華北平原那萬里煙波的大湖之上時,終于是見到了自己的族人。
然而讓它痛心疾首的是,堂堂赤龍族后裔,三米龍兒,居然不思進取甘愿學那翼龍去做漁夫。
這片大湖棲息著很多赤鱗飛龍,每當魚群涌動的時候,數以千計的紅色飛龍就會撲騰著翅膀飛到湖面,將爪子伸進水中,抓到魚就騰空而起。
它們現在外貌和其他赤鱗飛龍沒什么兩樣,就是體型縮小了一些,但隨著時間和生態位的變化,最終會演化成特殊的吃魚種。
簡直是豈有此理,雖說這片大湖魚類充足,基本不用擔心食物的問題,但也不能這么沒追求,徐東找它們是去當戰士打蟲族的,不是做漁夫的。
為了讓這群安逸的漁夫龍們知道自然界的殘酷,徐東要做一回獨夫了。
巨翼扇動飛到了赤鱗飛龍們的上空,巨大的合并羽鱗翼遮住了太陽,讓湖面上出現了一大片陰影。
但赤鱗飛龍們并不在意,依舊成群結隊捕著魚,視線注意力都集中在水面。
還沒等徐東下來痛揍它們一頓,卻已經有東西替他效勞了。
一頭中等脖子的蛇頸龍破水而出,張開血盆大口將一只赤鱗飛龍咬在了嘴里。
呦,這不是上龍科的古泳龍嗎?雖然才三米多,但卻是個打架不要命的貨色,跟它們幾千萬年前的祖宗正好相反。
三疊紀的鰭龍空有大體型卻是吃著菊石貝殼之類的慫貨,更有如濾齒龍居然還是吃海藻的。
如今的上龍雖然體型變小了,但卻短小精悍,憑借不要命的兇性甚至可以狩獵比它還大的魚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