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之前荒涼的西伯利亞,好歹還有幾顆蕨類點綴一下,而這里卻連一棵樹、一叢蕨都看不見,這里的蟲子都進化到可以吃活的植物了嗎?
一直飛行了數百公里,都從亞洲跨海飛到北美去了,還是什么都沒看見,北美的環境比之歐洲還要惡劣,歐洲好歹還是平原,北美則到處都是沙子,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大沙堆。
這到底是環境惡化還是蟲群之災啊,說好的蟲子呢?難道都是徐東的腦補?
不可能啊,這預感不會錯,他一定是忽略了什么。
徐東忽然想到了些什么,趕忙返身朝著歐洲飛去。
北美在徐東三疊紀的時候就是沙漠,雖然后來被卡尼期洪積事件淋成了雨林,但到了三疊紀后期還是重新變回了沙漠。
但絕對不可能這么大范圍。
眾所周知沙漠形成的原因是水土流失,那么土地水土流失后會變成黃土,而歐洲那土地,是青的!
或許說到這里并沒有覺得怎么樣,但如果說這歐洲的土地壓根不是土地呢?
徐東是有鷹眼沒錯,但鷹眼看到的其實更偏向于動態的物體,不動的反而會進行忽略,就跟照相機聚焦和模糊一樣。
徐東很快又回到了歐洲,這次他不再飛那么高了,而是降到了十來米的低空,這讓它能更清楚的看到地面的情況。
果然這地面已經不再是土地,而是一只只一動不動的小青蟲。
它們十分微小,大的也才三公分,小的甚至只有毫米,它們就像圖像最基礎的組成部分,像素點。
當這像素點數量夠多,那就能輕易組合成欺騙視覺的圖像。
這未免也太驚人了吧,徐東雖沒有飛過整個歐洲,但這一路飛來的面積也足夠大了。
后世的歐洲有一千萬平方公里,此時的歐洲大部分還在海面之下,這片北部的大陸也就比北歐大一些,最多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
一百五十萬公里全鋪滿蟲子是什么概念?即使每只蟲子只占到一平方厘米,那也是1.5萬億只蟲子,這,簡直駭人聽聞。
先別驚訝,蟲子的數量一直是離譜給他媽開門——離譜到家了。
2006年時,有人通過普查統計后認為全世界螞蟻數量大約在五千億只,而生物學家普遍認為低估了,螞蟻起碼有一億億只以上。
然而這只是螞蟻而已。
根據谷歌數據,陸地每平方公里起碼有100只蚊子,這樣估算一下,蚊子總數起碼也有一億億只以上。
除了螞蟻、蚊子以外,蜜蜂、蝗蟲、甲蟲、蚜蟲等等也都是數量多到頭皮發麻的蟲子。
后世昆蟲種類更是多達一千萬種,占地球所有生物物種的一半,總數估計不下一千萬兆只,也就是1后面19個零。
這樣換算下來,徐東突然發現,這1.5萬億只蟲子似乎,好像也沒什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