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事之后,那些送行的村民連同喬老三都聚集在了村口唯一的那一間茶樓里。茶館里生著火盆,火盆旁邊還擱著幾個紅薯,茶館中飄蕩著紅薯的味道,栗子的味道,倒是有了那么點過年的意思。當然還有零星的幾個路過歇腳的客商,一早就從店小二的嘴里聽說了今天村中空蕩的原因。這個時候,月潭村已經可以坦然的接待那些正常路過的客商了。不再見到外人就肝膽俱裂掉頭就跑,想想實在是要感謝那位神官,若不是那位神官,這個月潭村如今還有沒有人煙都是未知數。
“人間界?神官?倒是聽說過人間界,不過具體是個什么,還是真沒細細打聽過的。聽起來好像是神仙之地,玄玄乎乎的。莫非那個周姑娘真的是個神仙?”
“這倒不是......子不語怪力亂神,哪有什么神仙?若是真有,那也該先解了這亂世的苦。哪有神官下凡,不渡蒼生不渡亡靈,偏偏要來親歷這亂世愁苦的?”
“那既然不是神仙,為何偏偏叫什么神官?難不成是圣上所賜?”
“神官之名,倒還真和天子圣上有什么關系,而是民間百姓的叫法。一代一代這樣許下去,神官就成了定稱了。倒是也不知道,誰是第一個稱呼人間界的出關弟子為神官的人了。”
“這倒是真的不懂了。”
“人間界,說的明白,就是人間。既在人間,何來神仙呢?但是人間界的出關弟子,為了天下黎民百姓,為了解那天下頑疾,大多都舍了小愛,全了大愛。人間界的出關弟子,每一個都是絕情無欲之人。——他們愛這蒼生,愛這天下,愛這人間,愛這萬物,懂憐憫,知感恩,明善惡,了世情,唯獨,不解情愛。”
“這倒像是出家人.......”
“像是像啊,不過出家人不問紅塵,神官呢,偏入紅塵。——如此,雖在人間界,雖為凡人胎,卻已是神官。”
.......
說這話的是村子里的老秀才,據說一輩子都在考取功名中度過,到老都是秀才。這個老秀才老覺得自己郁郁不得志,和喬老三到老心都在江湖是一個樣子,于是自發和喬老三產生了惺惺相惜之感,沒事就扯著喬老三喝酒,從喬老三那里知道了不少江湖中人人皆知而百姓認知沒那么普遍的事情。
其中就包括了人間界的神官的傳聞。
這上面的那一套傳聞,就連喬老三都保證不了是準的,但是經過老秀才的舌頭打個轉,居然說的這么理直氣壯加高深莫測。
聽得那客商嘖嘖稱奇,聽得喬老三裝聾作啞。
那個老秀才成了茶樓的中心,不光是那幾個客商,就連其他的村民都圍著那個老秀才聽得津津有味,跟著老秀才的內容一會兒發出驚嘆,一會兒發出抽泣,中間還聽到了幾聲念佛聲。
喬老三把頭偏到了窗外,就是這么一偏頭的功夫,他看到窗外開始下雪。
下雪,這是入冬的第一場雪。
雪花伴著夜色紛紛而落,有一些飄到了喬老三的臉上,凍得喬老三打了個激靈。就在這一陣戰栗中,他忽然明白過來自己的不安的源頭:他覺得,這位神官的死亡不會是結束。甚至有可能是另外一件事情的開始。
老百姓覺得人死燈滅,萬事皆無。但是江湖不是這樣的,江湖講究,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還講究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看,這就是江湖,這輩子沒完的事情都能扯上下輩子,所以生死又算什么?
對于江湖來說,只要有人在,江湖就在,那么恩怨和故事也會一直存在和繼續,任何人都無法結束,包括死亡。
人間界死了一個神官,人間界無動于衷,可以解釋說是人間界超脫世俗把生死置之度外,可是為什么朝廷也無動于衷,江湖也同樣不聞不問?
這可不是人間界的尋常弟子,而是神官不是嗎?
更何況......現在,又不是什么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