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悅行道:“洛姑娘知道我是誰,那,是否知道孟百川是誰?”
絡央道:“你之前叫他孟大人,大概是個朝廷命官罷。”
顧悅行說:“我一個江湖盟主,要殺朝廷命官,洛姑娘作為神官,并不吃驚嗎?”
絡央是這樣回答他的:“想必江湖是請出了艾子書。”
顧悅行就不再追問下去了。
答案一目了然差不多也可以到此為止了。
倒是絡央,感慨了一句:“還是江湖好啊,恩怨分明,清清楚楚,有仇報仇有怨報怨,一人做事一人當。比官場那些腸子彎彎繞的,說話總是習慣留白的要好得很。”
***
江湖當然好得很。
這個信念,不管是在顧悅行還是在江湖人的心中,都是這樣想的。
江湖永遠都是一方凈土,就連戰亂都沒有被波及出來太大的漣漪。
怎么會有漣漪呢?兩國征戰,又不是敵寇入侵,何必在意?爭來奪去的,江山都還是那個江山。除非那龍椅之上的是個無能昏君,亦或者那權勢高位者是個濫殺無辜者,否則江湖永遠不會插手朝廷的事情,也永遠不會出現艾子書。
艾子,又名茱萸。有詩云‘遍插茱萸少一人’。
故而艾子書一出。必然要‘少一人’。
江湖上出艾子書的機會不多。畢竟江湖和廟堂兩不相干各自為界才好。胳膊擰不動大腿,官場的人覺得江湖魯莽也好,悍匪縱橫也罷,只要不插手江湖之事,江湖就承這個好意。而反過來也同樣,官場有官場的規矩,就算是貪官污吏在陛下的手中都有制衡作用,如實說江湖潺潺大河,那么官場就是滔滔汪洋,看著大同小異都是水,但是各種區別,掉進去才知道。
既非局中人,誰又樂意進去沉淪其中的?多半都是被人背地里踹一腳,這臨門一腳,在廟堂如何稱呼不知道,但是在江湖,這叫艾子書。
艾子書,有的武林盟主直到退位都不一定會見到一份。
而有的盟主,剛剛繼位,便就手接了一份。
顧悅行就是那個‘運氣好’的那一位,他接到了艾子書,上面寫滿了名字。白紙黑字,皆是受害者的名字,密密麻麻,匯總一卷。其中之上,孟百川的名字,是唯一的紅字。
紅字就是艾子書要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