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舒梅在廠里盯了好幾天,不斷強調規章制度和安全準則。
廠里的所有東西都有定數,姜舒梅一算就能算出來應該出多少成品。
誰要是偷偷將肥皂或者油帶出去,不但要離開廠子,還得將東西吐出來。
另外因為涉及到火堿這種化學品,姜舒梅專程將心細的人安排在相關流程上,千叮嚀萬囑咐千萬要用工具去完成,別拿手碰。
看有人不以為然的樣子,姜舒梅索性在下工后將所有人召集起來做個實驗。
看到了火堿的強腐蝕性后眾人心驚肉跳,這下學乖了,總算把姜舒梅說的安全準則印到了腦袋里。
就這樣,一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姜舒梅依靠廠里的成品和木材廠與機械廠達成了正式協議。
兩個廠的員工知道以后每個月的福利改成肥皂這樣的緊俏品后都很興奮,干勁更是十足,廠子里的領導見了也滿意。
可以說這是一個雙贏的買賣。
因為這個時代的原因,加上前期投入的成本并不算多,廠子在第一個月便實現了盈利。
姜舒梅把賬本放在李廣才面前,李廣才的眼皮抽搐一下。
“這就賺錢了?”
姜舒梅笑嘻嘻的,“差不多,我算了下,就算付了工錢,也能賺一些,只是不多。”
李廣才抬手想要敲小狐貍的腦殼,“那你你咋不看建廠又花了多少錢呢?這個月是把這些錢都扣了看起來才不多,等下個月可就多了。”
姜舒梅忙捂著腦袋,“我就這么一說。”
其實姜舒梅看到賬本也是吃了一驚,這年頭村里的人力實在太便宜了,自己也算蹭上了人口紅利的福利。
要放在后世,能在一年內回本都算得上非常有優勢的投資項目了。
像這種第一個月就能賺錢的,估計也就路邊賣吃食的攤販能這么搞,誰家工廠能達到這種程度呢?
姜舒梅狡黠地看著李廣才,“我打算除了發工錢外,再給每人發一套工服。”
李廣才遲疑,“有必要嗎?”
姜舒梅沒和他說什么增強凝聚力,增加辨識度,提高歸屬感之類的話,直接拋出去一句。
“巴安村木材廠的工人都有制服,咱們能沒有?”
李廣才一拍桌子,“那必須有!”
幾天后,隨著薪水一起的制服發到每個人手里。
李廣才站在上面念叨,“這是大家的薪水,一開始不算很多,但咱們廠是根據效益發工資的,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日子肯定能蒸蒸日上。”
要是換了別的時間,大家肯定滿臉嚴肅地聽李廣才講話,但今天所有人的目光都被手中的衣服給吸引了。
這布料硬挺挺的沒有褶皺,看著十分洋氣。
有人驚喜道:“呀,是的確良的。”
“天吶,真的是!這咋舍得穿呢。”
姜舒梅在臺上將所有人的表情看的清清楚楚,想到上一世有個收藏家馬未都說過。
“的確良就像一面鏡子,照出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
在這個年代人們穿慣了棉服,號稱穿不爛的的確良成了旁人眼中的潮流,誰家要是有一身的確良的衣服,那是可以結婚的正日子穿出來的。
的確良其實就是滌綸,后世人們反倒開始嫌棄滌綸,覺得它不透氣,天熱悶天涼冷。
純滌綸的衣服漸漸被市場淘汰,人們又轉而投入棉布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