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一般的人修不好,但因為有上次的事情打底,圖麟對姜舒梅有莫名的信心。
姜舒梅對自己也有信心。
這信心來源于前世的累積。
姜舒梅一直明白自己無依無靠,唯一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雙手。
她技術出身,為了銷售不得不鍛煉出一套和人打交道的方式。
但從來沒落下過自身的本事,經常前往一線,務必要將公司所有產品的原理都爛熟于心。
技術人員里也有鄙視鏈,許多工程師都看不上女人,言談間對姜舒梅很輕視。
姜舒梅偏要爭這口氣,甚至幾次參與到產品的研發,并且做了一定的貢獻。
文能銷售,武能研發。
這才能一路往上爬,拿到公司核心股份。
八十年代的電器相對而言較為簡單,姜舒梅認為自己大概率能修好。
說句不客氣的話,就算修不好,但只要能買到零件,姜舒梅甚至可以組裝出一臺新的。
這對于她而言并不是什么難事。
不過總體還是要等看到內部腐蝕的情況再說,如果壞的地方太多,那重新組裝也不劃算。
畢竟運回來還需要成本不是?
姜舒梅是個實干派,很快打電話給趙順子。
趙順子剛剛躺下,迷迷糊糊過了半晌才接起來。
一聽是姜舒梅的電話,瞬間精神了。
財神來電,什么瞌睡趕不跑?
“傳真機?”趙順子咂摸著,感覺聽過,“我得去問問。”
“大型的百貨商場,或者規模大一點的廠,都有可能。”
姜舒梅給趙順子指明了方向,趙順子還真想起來了。
“對對,是不是就那種千里之外也能把文件傳過來的機器?之前我聽人說過,市里的國貿大廈好像就有!”
姜舒梅喜上眉梢。
趙順子這種做了好些年生意的人,人脈的廣闊絕對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姜舒梅和他約好明天去市里看看,心下也安定了不少。
恰好是周末,也不需要請假,姜舒梅和家里說了聲就直接去市里了。
李曉秀現在天天跟著劉師傅學廚,知道女兒出門后夜沒怎么操心,專心致志地研究食譜。
這時候她終于明白了女兒讓自己認字的好處了,師傅說的話如果沒聽明白,還可以記下來反復琢磨。
李曉秀自己也經常去舊市場和書店找一些菜譜研究。
姜舒梅看母親專心投入的模樣,心里頓感欣慰。
有種見證李曉秀成長的角色錯位感。
趙順子做事很麻利,一晚上的時間,人已經找好了。
是國貿大廈里一個小經理,稍微打點一下,肯定能進傳真室。
兩人坐上去市里的大巴出發。
不過一個多小時,便到了市里。
趙順子在前面帶路,姜舒梅隨意環顧四周,倏爾停下了腳步。
“怎么了?”
趙順子疑惑地順著姜舒梅的目光看去,看到了一個年輕姑娘。
姜舒梅喃喃自語,“葛映雪?她怎么在這里。”
正在和她交談的那兩個人,看著可不像什么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