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里,孫艷英很緊張。
手心里全都是汗,整個人的背脊都是繃直的。
可想到家里的女兒,又想到前夫冷冰冰的一張臉。
孫艷英咬了咬牙,跨出了第一步。
先找的是個和她很熟悉的客戶,年齡六十多的老先生。
當教授的,以前在大學里教書,后來因為眼睛不太好了退下來。
孫艷英對這種客戶都是很細致的,每次買東西都仔仔細細地幫著對方看商品的信息,半點不耐煩也沒有。
久而久之,李教授也就認準了孫艷英,還問過孫艷英從她手里面買東西,小孫有沒有錢拿。
有的話他就多買點。
孫艷英不是銷售,拿的是固定工資。
即便這樣,李教授還是愿意從她這邊買,覺得孫艷英服務仔細又認真,還專門和大經理夸獎過孫艷英。
因為兩人很熟悉,對方又碰巧要買臺電視,孫艷英才敢上去搭話。
李教授一聽價格,再加上不用票,想了想道:“那你領我去看看貨,如果可以,我就從你這邊買。”
孫艷英和對方約了時間和地點,一路把老先生送到商場門口。
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萬事開頭難,孫艷英有了這個好的開端,膽子也大了起來。
一開始還要打好半天腹稿,在心里排練良久才敢說出去。
等后面膽子大了,狀似隨意地直接說一句有個親戚是廠里工作的,剛好有一批電視貨源,不用票價格也低一點。
都不用往下說,多半是心動的。
這也證明了姜舒梅的眼光。
孫艷英的經理不是走后門進來的,是實打實從顧客那邊積攢的口碑。
不過一天時間,十幾臺電視就許出去了。
孫艷英明白了,其實這年頭私底下販賣貨物根本不稀奇。
好些廠里有資源的人都這么干,更有些倒爺手里有從各種渠道拿的貨。
這些事老百姓心里門清,根本問也不問貨從哪來的,只要東西是好東西就行。
電視機當然沒問題,里面稍微有點損壞的零件姜舒梅都換了。
還有些走線不合理的,姜舒梅順手就給改了。
她以前的公司旗下各種電子產品,有做手機的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電器。
未來的高科技產品,哪一樣不比這些復雜。
真正是小兒科。
姜舒梅敢打包票,從她這邊買回來的電視,甚至比原廠出來還保質呢。
當天晚上,孫艷英那邊的客人就從趙順子臨時找的房子里把電視抱走了。
姜舒梅立刻把提成給了孫艷英。
每臺電視三十多元的提成,今天算下來就接近五百了。
抵得上孫艷英一年的工資。
一張張大團結拿到手里,孫艷英的胳膊都在打顫。
姜舒梅還要和她握手。
“孫姐,您這邊的客源穩定質量又高,以后咱們合作的機會還有很多。”
有一就有二,在姜舒梅眼中,孫艷英其實很適合做生意。
耐心好,做事又爽快利落,身上天然就有種能讓人信任的光環。
姜舒梅覺得比起在國貿大廈,對方或許更適合出來單干。
當然這話她直接說出來,對方未必會聽。
現在供銷社的客人漸漸沒以前多了,國貿大廈的客人卻不少。
還能紅火二三十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