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年她又開始說:“我要給小寶攢錢,把他養大,不叫我兄弟操心。”
蘇爸爸總是笑笑,不置可否,但是也沒有嫌棄她的嘮叨。
三丫給縣里做了好事,書記要請她吃飯,這飯得吃,這飯吃了榮耀,回去可以好好地給村里人夸夸。
國營飯店。
還是那家飯店,還是那些人,但是態度完全不一樣了,不僅僅因為周書記跟著,現在也有點放開了,多勞多得,營業收入高了,大家獎金也高。
縣里的干部都來了。
周書記說:“今天借著這個機會,請小蘇吃個飯,大伙也忙了一年了,一起吃個年夜飯。大家放開肚子吃,明年放開手腳干,咱岱南一定要上下一心,打造小蘇說的‘蒜都’。”
又舉杯給蘇爸爸說:“蘇老師,你女兒給咱們岱南做了很大的貢獻,都是蘇老師培養得好,我代表老百姓謝謝您。”
蘇爸爸拿了酒杯也回敬,客氣了幾句。
吃飽喝足,周書記先叫人把老井和侯侃侃安排到招待所,由大蒜扶持小組的張廣全接待。
蘇小昭開車帶一家回梧桐里村,辦公室主任根據周書記的要求給蘇小昭拉了一車的年貨。
蘇小昭回來,這次自然再次轟動全鄉,她回岱南,周書記親自接她,還警車開道的事傳開了。
關嘉祥還沒放假,他立馬騎車來了蘇家,按照岱南的禮節,他帶了兩瓶好酒,一根羊腿,還扛了半口袋山藥。
說了半天話,關嘉祥說:“小蘇,咱們鄉去年大家伙都在大蒜上賺到錢了,今年都擴大了種植,你可要替大伙做主啊!”
燕飛他們都叫蘇小昭上學,楊明起、關嘉祥沒有一個想叫她上學的,都想把她留在落鳳鄉,招個上門女婿才好呢!
蘇小昭說:“您放心,我指定會管到底。”
關嘉祥說:“你今明有空不?有空去鄉里和大家伙一起吃頓飯?”
蘇媽媽說:“別吃了,我家還沒蒸饃呢!”
蘇媽媽每天帶著小寶,家里還沒蒸饃。
岱南有個風俗,每家每戶26號蒸饃,當然也有早一天兩天的,蘇家27號還沒蒸饃的,算少數了。
胡啟斌和蘇小昭回來了,蘇媽媽就把小寶扔給胡啟斌和蘇小昭,趕緊準備蒸饃饃。
二十八,把面發,蘇媽媽說臘月二十八蒸饃饃也很吉利,別人家都蒸完了,可以給她幫忙。
蒸饃主要有饅頭、豆包、團子、菜饃等等,一次要蒸好多鍋,把元宵節之前全家人吃的饃饃,都蒸出來。
去年蘇小昭在爾羅斯過年,今年她是趕上了。
蘇家要蒸饃饃的消息傳出去,鄰居們都來了。
朱琪娘原先被蘇媽媽砸了一口水缸,專門來給蘇媽媽道歉,臉上還帶著不好意思:“三丫娘,俺閑著沒事,聽說你家要蒸饃,俺搭把手。”
伸手不打笑臉人,原先的事都是蘇木槿搞鬼,蘇媽媽這個人性子倒是豪爽,大家說開了,她就不再扯了:“來吧,你來幫忙,咱一起拉拉呱。”
來旺娘,輝嫂子,吳奶奶,生產隊好多女人都搶著來幫忙,蘇小昭家能一邊干活一邊看電視。
村里第一臺電視機啊,看故事,聽戲,看相聲小品,多美!
電視里正在演《梁山伯與祝英臺》。
輝嫂子說:“這個梁山伯是不是傻?男的女的都分不清?”
朱琪娘說:“古時候人們都留著長頭發,穿著長袍子,不像現在男女頭發都不一樣,穿的衣服也不一樣。”
輝嫂子搖頭:“不行,這個梁山伯就是傻,男的有喉結,臉也大,女的臉都小小的,個子也矮,咋就看不出來是個女的?”
來旺娘說:“就是個傻的,男女上茅房都不一樣,同班同學三年,祝英臺是站著解手還是蹲著解手都不知道?”
大家一致認為梁山伯就是生瓜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