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還是相權和皇權的斗爭
究竟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全在則一次次博弈中,你來我往的較量。
元康帝呵呵冷笑,“朕什么時候說過要在這三個皇子中擇一人繼承皇位諸位愛卿莫要想太多。”
“難道陛下看中七皇子,八皇子”
四皇子有點愚笨,一直都是個不被重視的人物。
至于五皇子和六皇子,七八歲的時候已經夭折。
剩下七皇子,八皇子,九皇子,還有十一皇子。
十一皇子年幼,母妃身份低微,不做考慮。
七里面,老七和老九一母同胞的兄弟,老九為幼,不做考慮。
剩下的有資格競爭,只有七皇子和八皇子二人。但,這兩位皇子到如今還沒展露出什么才華,只能說平平。
說到底,朝臣心目中屬意的人物,還是居長的三位皇子,主要就是吳王劉璞,以及定王劉珩。
至于衛王劉玉,逐漸進入朝臣們的視線,或許也可以考慮考慮。
既然,皇位繼承人就在這三人當中選擇,當然要提前做好安排,多多鍛煉,莫要做個昏君。
可是陛下偏偏將最重要的三位皇子關押在宗正寺,真是荒唐啊
“無論朕看中了誰,都不是你們現在該問的。”
左都御史邱大人左右看看,突然出列,斗膽說道“請陛下早定國本,以安人心。”
又是國本,元康帝大怒。
“放肆朕春秋鼎盛,為何要早定國本。安的又是誰的人心”
“安的自然是天下人的人心。”
“荒謬這些年,你們總拿國本說事。好似朕不定下國本,就會國將不國然而,數年過去,朝堂內外越來越好,爾等純粹是杞人憂天。”
“敢問陛下關押三位王爺,卻不肯給一個準確的時間,莫非也是因為國本”
好大的膽子,竟然敢當面質問。
元康帝怒目而視,死死盯著挑事的左都御史邱大人。
邱大人無絲毫畏懼,就站在大殿中央,腰板挺得筆直筆直。
這個場面就太僵硬了,就怕陛下一言不合要行殺戮一事。
咳咳
關鍵時刻,還是溫首輔最靠譜。
他緩緩站出來,“邱大人言語有失妥當,老臣懇求陛下嚴懲不貸。”
咦
好你個溫稀泥,是要打擊報復,還是別有目的
有了溫首輔出頭,元康帝的氣似乎順了些,不再怒目而視,但臉色依舊陰沉沉,一副隨時都有可能發作的樣子。
溫首輔繼續說道“邱大人心是好的,一心為國,但他說話做事太過放肆,還請陛下降下責罰,以儆效尤。至于三位王爺該如何處置,究竟是繼續關押還是放出來,全在陛下的一念之間。不過,老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說吧溫愛卿的話,朕還是愿意聽的。”元康帝冷著一張臉。
言下之意,邱大人說的話他是一句都不想聽。
邱大人氣得又想暴躁一回,好歹是被溫首輔瞪了回去。
溫首輔斟酌片刻,“世人都愛幺子,老臣也不例外,想來陛下對幾位年幼的皇子也是疼愛有加。只是,考慮到大局,是不是也該做兩手準備
幾個小皇子年幼,待到成年還有一二十年。不管一二十年后,朝中是何局面,總該都以大局為重。屆時,陛下若是真想改變主意,再來討論也不遲。就是不知道老臣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
“溫愛卿言重了。溫愛卿身體康健,定能陪著朕在走二十年”
“有陛下這話,老臣肝腦涂地,誓死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正因為如此,老臣更應該在此時站出來,勸陛下兩句,凡事都要以大局為重,以安定人心為重。”
元康帝蹙眉,“朕自當以大局為重。但,眼下正值南詔叛亂,戰事一起,千頭萬緒,正需萬眾一心。然而,三位皇子卻一心一意想要挑剔袁愛卿的錯處,熱衷于同朕對著干。這個時候將他們放出來,只會耽誤正事。不如繼續關押,繼續讓他們反省。”
“陛下既然擔心三位王爺舉措不當,耽誤正事,何不命他們居家反省。宗正寺那地方條件有限,兩三月過去,想來已經起到懲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