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要再勸朕現在就想聽聽諸位國之重臣的方案,南詔到底該怎么解決。說”
“陛下先且息怒。南詔的解決辦法早已有之,老臣以為陛下最初的方案就很好”和稀泥的時候,永遠都少不了溫首輔。
“按照陛下的安排,賜封張大人為南國公,以國公身份前往南詔收攏兵權,此乃上策。至于袁友仁,陛下留他一命已經是天大恩德。
他若是不知趣,負隅頑抗,屆時陛下下旨處死他也不遲。總而言之,南詔的兵權不能繼續讓袁友仁掌控,此人乃是佞臣,是奸賊,理應除之而后快。”
開成帝劉珩嗤笑一聲,“朕說過,南國公必須是世襲罔替與國同休。南詔叛亂反反復復,朝廷采取各種手段,都無法真正意義上收服南詔的人心,反而還要往里面填進去大量的財力和人力,光是死在南詔的將士就有數萬人。
諸位愛卿,那都是大周的子民啊,他們的犧牲卻沒能換來南詔的和平,這是為什么
朕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根源就在于南詔缺少一個強有力的人物坐鎮震懾當地人心。過去朝廷派遣流官,希望以教化收服人心。事實證明,這個辦法根本不可行。
現在到了必須改變策略的時候。南國公這個爵位,必須世襲罔替才能足夠的震懾力。爾等莫要整天盯著那點蠅頭小利,若是將南詔徹底收服,此事利在當代,功在千秋諸位愛卿是否贊同”
次輔崔大人趕緊出面拍皇帝的馬屁。
投票那次,他腦子進水,已然得罪了皇帝。
現在必須趕緊找補。
他鄭重說道“陛下言之有理南詔不能再用過往的法子治理,改土歸流根本不頂事。所有官員都視南詔為蠻荒之地,又豈能用心治理。若是張大人真心愿意替朝廷分憂,替陛下分憂,常年駐守南詔,一個世襲罔替的南國公方能酬謝”
開成帝劉珩連連點頭,十分贊同。
他看崔次輔不太順眼,但不能否認,崔次輔的話還是很管用的。
有他帶頭,其他臣子果然有了松動。對于世襲罔替一事不再那么抗拒。
左都御史邱大人站出來,“敢問陛下,張大人果真愿意常年鎮守南詔”
“不僅張大人本人愿意,張氏一族都愿意世代鎮守南詔。”
“什么世代鎮守陛下三思啊讓張家世代鎮守,這與異姓王何異將來,南詔豈不是成了張家的地盤,而非朝廷的地盤。”
開成帝劉珩直接懟回去,“難道南詔現在屬于朝廷的地盤嗎朝廷在南詔收的稅抵得上兵馬開銷嗎朝廷對南詔寬容,數次減免賦稅,可是南詔人又是如何回報朝廷
若沒有人世代鎮守,南詔就是朝廷的腐肉,隔個幾年就要鬧出亂子,朝廷就要花錢平亂。如今張家肯替朝廷分憂,用個幾十年將南詔歸化,教化當地子民,讓他們從心里頭認可天朝的治理,這是大功。”
“敢問陛下,張家世代鎮守南詔,錢從哪里來”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既然提到南詔花錢,難道張家鎮守南詔就不用花錢嗎
如果真不用花錢,將南詔丟給張家治理,也不是不行。
開成帝劉珩胸有成竹,“頭五年,將由朝廷每年支援南詔一百萬兩。且,皇家銀行也會以優惠利息貸款給南詔。五年之后,朝廷不再出錢給南詔。至于皇家銀行會不會繼續貸款給南詔,那是皇家銀行的事情,朝廷無需過問。屆時,南詔自行收稅,自行平衡盈虧收益。十五年之后,南詔反過來向朝廷繳稅。”
“陛下所言當真南詔真能反過來向朝廷繳稅”
“朕說的每一個字,都會白紙黑字寫下來,蓋上大印,豈能有假。”
“若能這樣,賜封張大人為南國公,世襲罔替與國同休,倒也可以接受。”溫首輔總能在恰當的時候站出來,為皇帝捧哏。
單從這一點來說,他是一個合格的首輔。
開成帝劉珩就是欣賞溫首輔的知情知趣,要繼續保持。
至于左都御史邱大人,先帝沒將將他提拔到內閣,開成帝劉珩也沒打算提拔他到內閣。太能噴
分明就是個大噴子
他可不想在內閣安排一個大噴子,給自己尋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