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二人,一人牽著一個孩子,“掌柜的,樓上可有清靜的包間。”
“幾位客官來得不巧,樓上已經滿了。要是不嫌棄,不如就在大堂給你尋個安靜點的位置,靠著那邊窗戶如何”
掌柜的熟練招呼客人。
張五郎看了眼窗戶邊的位置,勉強符合條件,于是點頭同意。
“兩張桌子。”
“好嘞”
他們一家四口一張桌子,下人一張桌子。
靠著窗戶,能看外面的風景。
誒,一輛人拉車剛過去,車上海坐著人。
張五郎問小二,“剛過去的是什么車竟然用人拉。”
“客官說的是黃包車吧。客官從外地來,可能不太清楚,現在京城到處都是黃包車。出門要是不想走路,招手就可以叫一輛黃包車。只要在京城,多遠的路都能到。當然,路遠的話,價錢也高一些。”
“黃包車”張五郎挑眉,“我瞧著那車是用鐵做的,很貴吧。”
“不貴”小二熱情介紹起來,“咱們有皇后娘娘,皇后娘娘點石成金,要多少鐵礦有多少。一輛黃包車,就二兩多銀子,要是付不起,可以去皇家銀行貸款,每月定時還款就行了。利息也不高。周邊好多鄉農,農閑的時候沒事干,就去城里找個車行拉黃包車,扣掉給車行老板的錢,一個月還是能賺一點。”
張五郎嘖嘖稱奇“那么大一輛車,還是用鐵做的,才二兩多多銀子嗎”
小二嘿嘿一笑,“客官有所不知,二兩多一臺車,輪子是木頭的。如果想換成鐵做的輪子,又是另外一個價錢。去年又推出了膠片裹著鐵的車輪子,那就更貴了。”
膠皮這東西,張五郎很清楚。從三年前開始,軍中開始推廣膠底鞋,比起過去的布鞋,草鞋,那肯定是強多了。
膠皮產自于杜仲樹。
目前南詔大量種植杜仲樹,每年賣杜仲皮,杜仲膠,就是一筆巨大的進項。
有了杜仲樹,有了膠,有了膠鞋,南詔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平地拔起五六座城池,城池之間的道路也打通了。
不再是過去人煙稀少的蠻荒地帶。
很多有勇氣的商人,這些年涌入南詔,給南詔帶去了商機,人氣,錢財,也帶去了人口和各種風貌。
南詔的戰事早在三年前就已經結束。
如今的南詔,好似每一天都在變化。
修路,修房,開山,育林。
販賣藥材,山貨,木材,糧食,寶石
利潤最高,量最大的還屬杜仲膠。南詔已經成立了五家膠鞋廠,專門供應軍需,部分流入民間販賣。
南詔的軍靴,也是最有名的。
牛皮軍靴,羊皮軍靴,有了杜仲膠做鞋底,徹底解決了過去鞋底漏水的的問題,可謂是供不應求。
就連民間,也形成了了一股誰有一雙真皮軍靴,誰就牛逼的風氣。
京城這邊當然也有膠廠和鞋廠。
他以為杜仲膠用來做鞋底,已經是最好的用處。沒想到京城這邊已經出現了用杜仲膠做車輪的情況。
嗯,這一點需要在給父親的信件中說明。南詔的膠廠必須跟上去,車輪子是個發展方向,不能讓京城的膠廠吃獨食。
既然杜仲膠可以做車輪,哪還有沒有其他用途呢
看來,這次回京城,有必要去少府下面的膠廠走一趟,取點經。
小二是個熱情的人,他提醒道“幾位客官到了前面的關口,記得買一個牲畜兜,如果你們要趕著馬車進京城的話。”
張五郎當即問道“牲畜兜是什么玩意。”
在他記憶中,京城沒這玩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