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王主任批的條子到廠辦把手續給辦了,至此劉光天從月薪12元的食堂雜工變成月薪14元的食堂幫廚,雖然仍是學徒工而且工資不到何雨柱巔峰時期37.5元的一半,但此時劉光天已經很滿足了。
邁著輕盈的步伐劉光天走進食堂后廚房,里面的人趕忙主動打招呼。
“劉師傅,好!”
“劉師傅,早!”
“劉師傅,早上好!”
“別...別...千萬別叫!叫我小劉,劉光天都行!叫劉師傅別怪我翻臉!”劉光天趕忙大聲的勸阻,自己年紀輕輕的本事也沒學到家,讓一群父母輩的人稱呼自己為師傅實在是不合適。
經過多次反復的聲明,好不容易把‘師傅’這個稱呼給去掉,但軋鋼廠食堂的面食負責人的位置無形之中已經確定是他的了。
還沒走近蒸鍋,昨天臨時打下手的幾位就很知趣的跟在了劉光天的身后。在食堂地位的上升,并沒有讓劉光天忘乎所以,做的饅頭雖然廣受好評,但總覺得還有改進的地方或是進步的空間。趁著時間還早,劉光天就讓跟在身后的幫廚們針對昨個食堂的饅頭幫忙找找缺點,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么!幫廚們還以為劉光天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想給他們立規矩,哪敢張口說缺點,沒把劉光天夸上天就算不錯了。
劉光天無奈的看著這幾個幫廚,暗自嘆了口氣,說真心話竟然沒人相信,這日子真憋屈!劉光天正想出門緩緩,何雨柱的聲音傳來過來,“人模狗樣的東西,吃飽了沒事干,盡瞎折騰!”
看來何雨柱早在一旁看著劉光天的所作所為,對劉光天的看法和那幾個幫廚如出一轍。
劉光天也不搭理何雨柱,因為剛才何雨柱話中的‘吃飽’一詞解開劉光天的疑惑,昨天的饅頭口味香甜,手感松軟、有韌勁等優點,但手感松軟就會吃完不耐餓,這個特點放在物質豐富的現代說不定就是優點了,可是在這物質匱乏的時候就是最大最明顯的缺點,花同樣的錢對抗不了相同時間饑餓,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買這饅頭不劃算、不實惠,而劉光天就是不誠實、偷工減料。
幸虧有了何雨柱的變相提醒,及時發現了饅頭缺點,不然時間一久工友們積攢的不滿情緒爆發出來,劉光天的下場可想而知。既然知道了缺點,就要改善饅頭做法,對劉光天來說只需改變和面的配比就可以了,畢竟饅頭不是什么制作復雜的點心,吃的人對饅頭的要求也不高。
劉光天增加了饅頭扛餓的特點,以口感有嚼勁為特色,去掉原來蓬松的手感,減少香甜味道。任何食物連續吃個三五年再好吃的東西也會膩味,何況只是味道香甜的饅頭。這道理和‘傻柱’做大鍋菜差不多,一個月親自動手一兩次,一年絕對不超二十次,這樣既不會把工人的嘴巴養叼又能讓工人對何雨柱親自下廚充滿了期待!既省事又省心,何樂而不為呢!
又到中午食堂開飯的時候,工友們對饅頭雖沒有如昨日一般好評如潮,但是滿意還是很滿意的。
接下來的日子,劉光天的中心還是放在出師任務上,不論從幫廚升廚師還是從學徒工變為正式工都需要時間和機會,而劉光天看來自己的便宜師父缺的就是時間。
做出一種沒吃過的點心?想來便宜師父手上家傳廚藝學的不精,但嘴上應該是不虧的,要完成任務要么創新—-推陳出新,要么復古—-復原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