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
中文中文域名一鍵直達
其實,黨川鄉專門有一位叫王光春的老干部,講解這個地方由無公路、無自來水、無照明電、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五無”鄉,嬗變為遠近聞名的黨性學習小鎮。
聽說王光春曾經是黨川鄉的黨委副書記,普通話雖然很不標準,但熟悉黨川的發展,講起來也挺有趣的。
當然,他和趙倩是無法比擬的,趙倩形象好,普通話標準,敘述流暢,描繪生動,自由靈活,尤其善于臨場發揮,且文采飛揚。
考察隊伍最先來到黨川入口處的鸞峰橋。
趙倩詳細敘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地地委主要領導深入黨川鄉實地考察調研時,在鸞峰橋上開會,提出“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精神,激勵鄉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生動故事。
薩大同是第一次到黨川調研,對這里的情況,只是從聽匯報中得到了一些感性認識,并不是非常清楚。他看著鸞峰橋的架勢,問道“趙倩啊,真了不起,用木條能造出跨度如此大的木拱橋。你知道是用什么技術嗎”
趙倩嘿嘿一笑道“這座橋是清朝嘉慶五年建造,一九六四年修繕過一次。北面橋堍建在巖石上,南面橋堍用石塊砌筑。橋中間用如意斗拱疊梁成八角藻井,上覆雙破頂。寬度四點九米,長度四十七點六米。這技術難度還真大”
游曉靜笑哈哈地問道“你是不是有備而來怎么連數據都記得如此清楚”
“游市長,我講過幾次了,憑記憶說的,也不知道會不會準確”趙倩看著游曉靜笑。
“完全正確,絲毫不差”王光春從人群中走出來。
趙倩滿臉笑意地對著王光春說“叔叔,我沒講到的地方,請您補充啊”
王光春裝作一臉嚴肅地說“好,我考考你可以嗎”
“好啊,看看我還能不能記得住。”趙倩滿臉含笑道。
王光春詭異地笑著“孔跨多少米”
“三十七點六米。”
“幾開間”
“十七開間。”
“幾條柱”
“七十二條柱。”
王光春使勁地拍起掌來。
一陣掌聲過后,趙倩接著說“鸞峰橋以長、高、險、奇著稱,它的橋跨曾被學術界堪稱中國古代建筑史的絕唱。這座橋見證了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足跡,還見證了首長三進黨川訪貧問苦、幫助解決發展難題的故事。”
隊伍來到展覽館,趙倩按照掛在墻上的照片進行了生動的講解,詳述了黨川的變化,并針對黨川的特殊條件,提出了自己的思路“進一步拓寬改直公路,發展特色農業,打造鄉下的味道系列農產品,把旅游與農產品銷售結合起來,大幅度發展當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