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急忙擺手,臉上洋溢著感激的笑容,說:“謝謝大娘,也謝謝大家的關心!關于月子雞的事,我老家伯父他們已經為我準備好了。”
“閨女啊,你這樣說就太見外了。這里同樣是你的家鄉,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是你的親人,你不能拒絕我們。我們是一家人,應該互相扶持,互相理解。所以,不要猶豫,不要拒絕。讓我們盡一份做親人的責任。”
程梅娟的語氣堅定而溫柔,充滿了對趙倩深深的關愛和期待。
的確如此,這個村的每個人,都把趙倩當成親人,另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練端禮的母親,沈丹陽以誠摯的口吻說道:“對啊,全村的人都是你的親人,每家都愿意貢獻一只雞,足以滿足你一年的滋補需要。這是我們的心意,也是對你的關愛。希望你能接受這份心意,不要拒絕我們。”
趙倩滿懷感激之情,深情地表達了對兩位大娘和所有鄉親們的謝意:“衷心感謝兩位大娘和所有鄉親們的關心與幫助!這份心意我深深領會,倍感溫暖。然而,我必須強調,黨組織有嚴格的紀律,我不能違背這些規定。所以,盡管我深感榮幸,但我也必須堅定地拒絕這樣的好意。請大家理解并尊重我的決定,再次感謝大家的厚愛與支持!”
“端禮,你給我出來!”沈丹陽顯得有些不悅地呼喚著,“把錢還給倩,她既然不愿意接受我們的東西,我們也不能貪圖她的錢財!”
沈丹陽老人清晰地記得,兩年前,趙倩作為邊洋中心小學的校長,親自上門家訪。
在那次偶然的拜訪中,趙倩敏銳地察覺到了老人家庭的艱難處境,出于同情和關懷,她遞給了沈丹陽老人兩千塊錢作為援助。
然而,老人堅決地拒絕了這份好意,認為接受這樣的幫助會讓他感到羞愧。
面對老人的堅決拒絕,趙倩急中生智,提出自己是沈丹陽的干女兒,這樣一來,老人終于在趙倩的堅持下,勉強收下了這份心意。
不久后,老人的兒子練端禮得知了此事,他深感感激,于是將這兩千塊錢如數奉還給了趙倩。
然而,趙倩并沒有收回這筆錢,反而以更加真摯的關懷,時常帶著各種補品去探望沈丹陽老人。
她的善舉不僅溫暖了老人的心,更讓周圍的鄰居和親友感嘆不已。
練端禮從人群中走出來,一臉嚴肅地對自己的母親說:“媽,您不能這樣說,原來咱們說好的,一定要還給趙倩妹妹的,這是你僅有的工資,我們只是暫時借用。過幾天,我送到縣城連本帶息還給趙倩妹妹!”
趙倩握住沈丹陽老人的手,以和顏悅色的態度說道:“大娘,您這樣說話真是太客氣了,但我無法接受您的東西,這是黨的紀律所規定的。您總不能讓我因違反紀律而遭受處分吧?端禮哥,我們已經說好了,這錢我不能收下,更不能讓您往我家送錢送禮。否則,我如果被處分,您也會感到心痛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