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玲轉身,向鐘興博輕輕搖頭:“并未通知,趙縣長特意叮囑我不得通報。”
鐘興博眉頭緊蹙,滿臉困惑地提出疑問:“究竟是為了什么?為何不允許記者隨行呢?”
“興博哥,近期我頻繁亮相,似乎過于頻繁了。咱們還是應當腳踏實地地做一些實質性工作,不必讓新聞團隊的同事感到為難。”
趙倩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實際上蘊含著深層的意圖,那就是為了平衡縣委書記趙書佳在公眾面前的曝光度。
趙倩認為,作為一位領導者,縣委書記應該頻繁地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里,承擔起引領和示范的角色,而她自己則更傾向于在幕后默默工作,將精力投入到那些不為人知但至關重要的事務中去。
趙倩的這一觀點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基于她對政治生態的深刻理解和對職責的清晰定位。
趙倩深知,一個縣的發展離不開縣委書記的領導和形象塑造,而她則愿意扮演一個支持者的角色,通過自己的努力,確保政策的順利實施和社會的穩定運行。
趙倩相信,通過這樣的分工合作,可以更好地服務于民眾,推動社會的進步。
在趙倩的觀念中,縣委書記的公共形象和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她觀察到,趙書佳在各種公共活動中總是能夠展現出親和力和領導力,這無疑增強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和信心。
因此,趙倩認為,趙書佳應該更多地出現在電視鏡頭前,參與重要會議,與民眾直接交流,這樣可以更好地傳遞政府的聲音,展現政府的形象。
與此同時,趙倩自己則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她更愿意深入基層,與一線工作人員一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改善基礎設施,提升教育質量,或者優化醫療條件。
趙倩相信,通過這些具體而細微的工作,可以為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在她看來,這種工作雖然不會被媒體廣泛報道,但卻是政府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政壇老將,鐘興博副縣長對趙倩的言外之意了然于心。
鐘興博雖然年過四十,但對政治的洞察力和敏感度依然敏銳。他明白,在官場中,有些話是不宜公開說出口的,需要通過非言語的方式進行溝通和理解。
鐘興博深知,趙倩的這番話背后隱藏著對權力分配和角色定位的深思熟慮,以及對政治生態的尊重和順應。
鐘興博自己也是一位深諳官場規則的官員。他清楚,在這個復雜的體系中,有些規則是不成文的,但卻是大家心照不宣、共同遵守的。
鐘興博理解趙倩的立場,也認同她的做法。在他看來,趙倩的這種做法不僅體現了個人的謙遜和奉獻精神,也反映了她對政治大局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