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恒看一眼李長生,稍有的流露出了贊賞表情。
能入趙匡恒眼的人不多。
如此年輕就入了趙匡恒眼的,李長生算是第一個。
這個時代,多少人在鼓吹階層固化,又有多少人在販賣焦慮情懷,喬家塘能出一個李長生,就足夠證明,底層人生活在這個時代,仍然有往上走的可能。
趙匡恒倒是希望李長生能夠繼續往上走。
前提當然是李長生始終襯托趙公明。
永遠都要給趙公明當好沖鋒陷陣的大將。
永遠不要想著取代趙公明的位置。
嗯,這就是趙匡恒的真實想法。
他不想到最后,自己的兒子成了李長生的往上爬的墊腳石。
如果那樣的話,他寧愿把李長生給提前摁死。
李長生揣摩不透趙匡恒的心思,起碼此時,他從趙匡恒的表情眼神中看到了一點肯定。
大著膽子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露天西紅柿跟不上時代,大棚是一定要建立起來的。但建立大棚之前,我還得跑一些部門。”
當著豐海一把手的面,就別矯情了,萬一人家能給自己解決一大批苦難呢。
比如,電力的問題。
“建大棚,離不開電。建起來之后,更需要電力部門的強大支持。卷棚,保溫,灑水等等的工序,都要有穩定的電壓。”
目前為止,喬家塘的電勉強夠照明用。
至于其他的項目,想都不用想。
“我們村里不是每戶都能一下子拿出十五萬建一個現代化大棚,所以資金這一塊恐怕還得銀行支持。”
知道目前國家對農村產業有政策支持,但要是沒有直系大領導發話,想從銀行搞到貸款也不會太容易。
“我們的銷路目前來看沒有多大問題,但還是得往遠了看,我們還是要成立自己的網絡營銷市場。”
“另外,我們不能只做源頭產品,毫無附加值的農產品是最沒有競爭力的,我想我們要建立自己的生產加工車間,增加西紅柿的附加值。”
“不過最最重要的一點,我覺著首先要把路修起來。”
李長生一口氣講了一大籮筐,額,如果讓他把最近想的問題再多講講,他能講一整天。
趙匡恒聽著,時不時點點頭。
果然是個有想法的青年。
趙公明不做評論,在如何發展農業這一塊,他覺著是個門外漢。
忍不住要給李長生鼓掌。
講的真特么的好。
真特么的有想法。
就知道你小子一定不滿足六百七十畝西紅柿基地!
“創業一定是困難重重。”
趙匡恒語重心長,
“做事不能急,不要想著一口氣吃個胖子。做事要慢慢來,急不得!”
一語中的!
李長生講的很多,也講的很好,乍一聽,好像非常美好,但具體的規劃沒有。
“我們在做事之前,總會有這種這樣的想法,這些想法有些也非常好,但我們是要把這些想法變成現實的,這就要求我們實事求是,一步一個腳印。”
“尤其像你這種情況,經驗不足,完全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我建議,你抽出時間,去學習。”
“我們不要坐井觀天,我們要把目光放長遠,我們要打開自己的視野,我們要善于向別人學習。”
“現在我們國家有很多成功的農業發展典型,你可以實地去看看,多學習有益的經驗。”
這是趙匡恒給李長生的忠告。
乍聽上去,就是些官方套話,但實際上句句箴言。
李長生這么聰明的一個人,聽話聽音,感悟頗多。
大佬就是大佬,字字珠璣,字字指點。
就問趙匡恒大佬,您缺朋友嗎?
您看,我能不能和您交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