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拖著大包小包的進了村,卻發覺有些不太對勁。
通常這些偏遠的鄉村對從城里來的人都頗為熱情,不管是游客還是領導,他們帶來的通常是商機和機會。
偶有孩童出來好奇的張望轉眼就被大人拉了回去。
從他們的眼神沒有看出防備反而更像是厭惡。
幾人不解的望著老謝,他雖身為向導,可大王村也僅僅來過兩次而已,對這里的風俗民情不太了解。
只知道大王村地里位置相當特殊,別的村落都是依河而建這里偏偏建在大山深處。
來之前從別人口中道聽途說了一些關于大王村的歷史。
五六十年代鄉上幫忙開了一條灌溉用渠后便幾乎放棄了這里,據說當年為了給大王村修渠死了不少人。
因此不管是之后的舊三通還是新三通,大王村都鮮有涉及。
每回大王村的村長去鄉上開會,都以老百姓守舊為由避開了村上的開發建設問題。
直到最近幾年,村里的一些年輕人開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大王村與外界的聯系才逐漸多了起來。
除了剛才老謝帶幾人走的這條山路,進出村子僅有一條兩米來寬的泥土路,一到下雨天便出不去,外面的人同樣也進不來。
聽說建國以前這里人丁還比較興旺,可到了現在僅剩了百來戶人家。
僅剩的這些村民對村里的貧困落后沒有絲毫怨言,鄉上倒也樂得清閑,索性連扶貧工作都沒有將大王村計劃在內。
打開網絡地圖,甚至都找不到這個村子。
經過老謝的一番解釋,幾人忽然想起了陶大詩人筆下的桃花源村。
那里的人們與世隔絕不知魏晉,悠然自得倒也過得挺好。
閉塞不通的環境多半導致這里村民的性格有些怪異,楊隊認為當務之急還是先找到村長,弄清楚神龍嶺上盜洞的緣由,說不定還能得到一些先遣隊的消息。
此時村口的一臺拖拉機引起了賀曉繁的注意,望著這臺拖拉機他的心中有些煩躁不安。
幾人來到村委會時只見到了村支書卻沒看見村長,村支書對幾人的到來顯得有些不太熱情。
村支書隨后說出的一句話讓幾人愣在了原地。
“唉,你們來的不是時候,村長他瘋了。”
楊隊不可思議的瞪大眼睛,下村之前鄉上的領導早有交待,凡事找村長。
村長早不瘋晚不瘋偏偏這個時候瘋,不僅她感到有些難以置信,其他人也都是一臉茫然。
村支書只好將事情的經過給幾人講述了一遍。
這段時間村長一直在外打探著考古先遣隊的消息,三天前他跟往常一樣獨自上了神龍嶺,一直到半夜才回來。
據村長的兒媳說,當天晚上她公公還好好的,可沒想到第二天起來就自言自語的開始胡說八道。
聽完,楊隊的臉上多了幾分同情。
村長為了尋找考古先遣隊翻
(本章未完,請翻頁)
山越嶺也是費勁了心思,她決定先去探望一下瘋掉的村長。
村支書忽然變得熱情起來,建議幾人吃過飯再去村長家也不遲。
幾人趕了一天的路,中間只吃了一些隨身攜帶的面包及餅干,現下確實有些轆轆饑腸。
不久,村支書叫人端來了一大盆香噴噴的白米飯,他親自下廚炒了幾個當地的特色菜。
飯菜的香味勾起了幾人強烈的食欲,大口大口的干起飯來。
賀曉繁從這些飯菜中聞到一股讓他厭惡的味道,跟檀香有幾分相似,這種味道讓他對眼前的飯菜退避三舍。
“飯菜不合胃口還是有哪里不舒服?”阿依擔憂的望著賀曉繁問道。
賀曉繁欲言又止,可他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子什么也阻止不了,只能微微搖了搖頭。
“小孩子都這樣,你給他個零食看他吃不吃。”徐松訕笑了一句。
賀曉繁瞥了他一眼,心中有些不悅。
虧他在部隊呆了那么多年,一點警惕心都沒有,光有這一身擒拿格斗的本領又有什么用。
眼看盆里的米飯被幾人一掃而空,賀曉繁有些好奇,不知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出乎他的意料,幾人活蹦亂跳啥事也沒有。
甚至村支書帶著幾人出了門都沒有出現任何情況。
難道自己猜錯了?
正在愣神,楊隊丟了一條浴巾給賀曉繁,囑咐道“我們要出去辦點事,你在這呆著不許亂跑。”
披上浴巾后,賀曉繁滿臉無奈的站在門口點了點頭。
等到幾人的背影越來越遠,他還是跟了上去。
為了解開心中的疑團,他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