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王感覺道長說這話過于自謙,甚至還有些自貶的意味。因為兩人在棋局上的交鋒,光王不懷疑道長的來歷。
也相信有這樣棋力的人事不屑撒謊騙人的,他像是高深莫測的高人一直在暗處觀察,這一切在關鍵的時候跳出來避免他們多走彎路。
“不過是做了些應該做的,是村民們淳樸。”道長說完,輕輕的將黑棋的簍子朝往前推了推。
沒有繼續這個話題的意思,他們真正想討論的也并非是這些村民是否性格淳樸,從他們聊天的時候聊了些什么?
而是這位道長,雖然嘴里面一臉蹦出了許多和他們調查的事情有關的消息,可是看他這副模樣是并不清楚發生什么了的。
所以道長可以說是試探著想要從他嘴里挖到一點原因,然后經過推敲,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圣人服食丹藥并且用量較大的事情還沒有傳出,可若真是有心人,想知道這一點并不難。
就是不知道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他知道此時有關圣人以后會做出什么樣的表情。
若是這是真的,簡簡單單就能解決,也不必跑了這么遠,也就不會在這么一點事情上產生那么多的歧義和糾紛。
大理寺查這件案子,費盡心力,還沒查出個所以然的事情那是清楚的,只是圣人有意要考驗自家孩子的能力和耐心。
他這個當叔叔的也不能幫著作弊,讓圣人不安心,畢竟他如今對自己的身體早就有了一定的判斷,放心不下自己的骨肉也是理所應當的。
更何況那群孩子們確實是年紀大了,不能像從前一樣游手好閑的頂著王爺之尊受人朝拜,而是該有踏實的真本事,令人信服,如此才能長久的受人尊敬。
“看來公子是不打算說,不過請公子別忘了,道士拜托的這事。早在得知這件事的時候,道士就已經預測會有這一天的來歷。”
只是比他預想的晚了一些,雖遲但到。
“多謝倒是不知您是何身份,也不知為何道觀里會有一個和尚帶著那群年輕的小道士們。”
這奇異的景象莫說是聽就算事件,他都還是頭一次開眼。心里自然是好奇的,只是這東西知道或是不知道,并不影響什么大事。
現下問這個問題也是想拉開兩人的理性,別一味的沉浸在證實中,反倒是把兩人的身份高低給區別出來。
“那是道士的一位朋友,住的久了把這里當成了家一樣的地方,舍不得離開那群人小子就自發的留下來照顧了。”
道士也不遮掩,輕輕晃了晃手。說是出關,他已經在這位不相識的公子面前留了許久了,該到離開的時候了。
雖說他還沒出來時,和尚就已經同他說過了,這些人有些可疑,好在行事正派應該是為了正事來的。
可對于他們來說,無論是為了正事還是邪事對于他們來說都是麻煩事,并不希望他們大家伙的的道觀起波瀾。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