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張世兄的什么?”李閔立刻追問起來
“沒事,這樣我今天就起草檄文,號召義士,凡我中原漢人皆可揭竿而起驅趕胡人,為我中原漢人樹本清源”張濤也起身看向李閔說道
“如此甚好,甚好”李閔聞言頗有幾分激動,滿臉盡是躊躇滿志
“李將軍、借你筆墨一用可好?”張濤看著激動的李閔微笑詢問道
“那里的話,張世兄輕便”李閔拱手說道,說罷李閔便吩咐起來
“來人,研磨,筆紙伺候”
張濤知道歷史上五胡亂華時就是由冉閔一張震人心魄的殺胡令,使得中原漢人紛紛揭竿而起最終驅趕胡人,樹本清源,而且也被世人尊稱武悼天王。
幾人來到李閔書桌旁。李閔指著桌上的筆墨紙硯對著張濤激動說道
“張世兄請”
張濤也不客氣,來到案桌前,拿起筆,腦海中就回想起殺胡令的內容。片刻的回想,張斌潤了潤筆,開始寫了起來。《殺胡令:諸胡逆亂中原已數十年,今我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暴胡欺辱周室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周者死,殺我大周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我周室漢家基業,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聞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詔告天下。稽古天地初開,立華夏于中央,萬里神州,風華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華夏大地,舉德齊天。蠻地胡夷無不向往,食吾漢食,習吾漢字,從吾漢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遠離茹毛飲血,不再獸人。然今,環顧胡夷者,無不以怨報德,搶吾漢地,殺吾漢民。中原秀麗河山,本為炎黃之圣地,華夏之樂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周末封王亂起,華夏大傷,胡夷乘亂而作,擾亂中原,屠城掠地。順德元年,胡狗鮮卑,大掠中原,劫財無數,擄掠漢女十萬,夕則奸淫,旦則烹食,千女投江,易水為之斷流。揭狗之暴,以漢為“羊”,殺之為糧。順德四年,圍獵漢民,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縱火,烤漢為食,死者二十余萬。中原危矣!大漢危矣!華夏危矣!不才閡,一介莽夫,國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殘喘于世。青天于上,順昌逆亡,閉奉天舉師,屠胡戮夷。誓必屠盡天下之胡,戮盡世上之夷,復吾漢民之地,雪吾華夏之仇。閔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難扭乾坤。華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師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舉義共赴戮夷。以挽吾漢之既倒,扶華夏之將傾。》
看著張濤一筆一劃的寫出殺胡令,李閔很是激動,拍案叫絕道
“好一個殺胡令,字字珠璣,振奮人心,字里行間令人心血澎湃,看了此令現在我都有了屠胡之心切,張世兄也是寫得一手好字,不過這個字我有些好奇”興奮的李閔對著張濤一頓夸贊,但李閔有些不解的指向(閔不狂妄的閔問了起來)
“呵呵,我只是一個無名之輩,以我名義,恐怕號召力不夠,擅自用了李將軍的名諱,還望不要怪罪”張濤寫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點,自己剛剛到了這里沒有什么名氣,所以擅自用了李閔名諱來寫殺胡令,而且李閔冉閔也只是一字之差,二人同時也是軍人出身,也算是緣分一場,張濤看向李閔有些當心李閔不悅,剛剛可是說自己來寫殺胡,雖然自己寫了但卻不是以自己的名義,心中還是有些緊張,突然一聲大喝
“張世兄說的也不無道理,李某不才但在中原還是有些名氣,那就按張世兄所寫,以我的名義發出,這也是我心中所想,只不過沒有張世兄這般膽識氣魄”李閔也沒有怪罪的意思,眼中倒多了一抹感激之色,
李閔心中也知道這殺胡令的意義,心中也時常想過這個問題,只不過有些畏首畏尾,也沒有張濤的膽識和氣魄,如今張濤以他的名義寫出殺胡令,到也去了李閔的顧慮,李閔感激還來不及怎么會怪罪。
“如此那就勞煩李將軍以此為本,抄錄若干送至各大封王和江湖之上,若有意者皆可殺胡,正本清源”張濤看著李閔沒有怪罪,多了幾分感激直接對著李閔說道
“好,此事就這么定了”李閔捋捋胡須哈哈大笑起來
“報,將軍,數千匈奴胡人在北門發起進攻”突然門外傳來十萬火急傳令軍官的報告聲。同時傳令軍官飛快跑來噗通一聲單膝跪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