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錢氏活到了古稀之年,缺德事可沒少做,
當年以錢氏潑皮的性子,她那么痛快沒有糾纏地離開了顧家,因為早就找好了下家。
是顧家仁義,放了她一條生路,否則送官府不死也得脫層皮,錢氏后來帶著顧青芳嫁給了淮北跑商的宋家為繼室。
她做了繼室沒少作踐先頭太太生的嫡子嫡女,有了后娘便有了后爹,宋家當家壓根不管后宅。
能娶了錢氏可見他腦子也是糊涂的,倆人早就不知道什么勾搭在一起了,若不是錢氏壞事暴露,二人怕不是要里應外合將顧家掏空。
嫁給了宋家錢氏原本從一個小官太太,成了商人婦,地位的改變心中自是不甘。
她想讓顧青芳嫁給官爺,奈何人家看不上她,后來顧青芳招了贅婿生了個漂亮女兒,錢氏便打了主意,將顧青芳的女兒宋冉嫁給了知府做妾。
宋家家主早些年死了,錢氏將錢財攏在手里,淮北知府調來了盛京為官,她們便跟著來了盛京居住。
對顧家錢氏早就忘到腦后了。
深宅婦人甚少知道朝廷事,聲名赫赫的顧家軍,寧良候,顧大將軍這些詞匯對錢氏太過陌生,她只知道把女兒孫女嫁給當官的,讓人高看一眼討好著她,做生意也能順當有好處。
瞧得是眼前利益。
就算是聽到寧良候的大名也當做是同名同姓的巧合,她認為顧家上不得臺面,一家老小脾氣直死性子,沒少得罪人,還能升官?這輩子就當一個小將領,每個月那么點碎銀子,沒準哪場戰役便丟了小命。
所以當她知道百姓口口相傳的顧家是她記憶中的顧家時,錢氏用了三天才相信。
隨即心中便是狂喜。
“錢氏來盛京只是巧合?”顧青初看著資料心中仍然有懷疑。即便錢氏的經歷看似很干凈和盛京的人沒什么牽扯。
房門敲響玉鐲走了進來,手里拿了一封書信。
“小姐,這是影五拿過來的,讓我交給您。”
顧青初拆開信封,里面內容和錢氏母女相關,而這個調查的比周然的細多了。
果然,探聽情報還得天衛司出手。
錢氏后來又給宋家生了個兒子,兒子懦弱唯母命是從,參加科舉數次,每每考不上。
一直在家中讀書備考,錢氏本來要在淮北生活,她是突然決定跟女兒孫女來盛京。
在官府是錢氏的孫女派下人來交罰銀,然后將倆人領走。
她們母女在胡同租了房子,錢氏的孫女嫁給官老爺看似威風,但她只是個妾,這個名頭放在商人堆里好使,但在大家閨秀出身的正方太太眼中不過是半個奴才。
所以錢氏母女壓根沒資格住進孫女婿的府邸,當然孫女婿這個稱呼只是她們心里想想,見了面只敢畢恭畢敬叫聲林大人。
同意讓他們二人進京,是林大人聽說美妾的娘和寧良候是姐妹,這才允許她們來往,想著到時候試探一番,看看寧良候什么態度。
初來盛京,若是能攀上關系再好不過。
錢氏仗著年代久遠她的事無人知便耀武揚威,想著顧青初作為一個女子,被封了侯,定然不愿意將家世抖摟出來由百姓紛說,她會服軟。
一路來時都在想著住如何利用身份,從顧青初那里得到最大的利益。
萬萬沒想到,第一個碰面,便被送進了官府。
林大人知道了此事后,便明白若任由錢氏做事不阻止,沒討好寧良候不說,反而結怨了。
直接下令讓母女二人盡快離開盛京。
原本是答應的好好,結果當天晚上,母女二人住的胡同去了名黑衣人,準備行李要走的她們,第二日告訴來接人的車夫,說她們暫時不回淮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