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點——茹素,到離開盛京前往東域之前的這段時間,不許食葷腥。”
太后信佛,每月會固定幾日茹素,這次事起都怪自家侄兒嘴巴亂說,遂苦一苦口腹小懲大誡。
顧青初聽太后說懲罰,她沒想過會有多么嚴厲,大張旗鼓去罰元錦沛打板子之類的根本不現實,也完全沒料到太后會讓元錦沛茹素。
在景王府住的時候,顧青初知道元錦沛這人嘴巴很刁,每頓飯必須精致還要葷素搭配,就算是趕路,從朝歌回盛京那陣,元錦吃的燒餅里面會特意放果仁菜干等,他是個從來不虧待自己的主兒。
讓元錦沛挨兩板子沒什么,戒了他的口才更難受。
顧青初心里默默給太后豎起了拇指,敢這般懲罰元錦沛,普天之下也只有太后娘娘了,就算是皇上,她覺得元錦沛都不一定服。
元錦沛幽幽嘆息一聲,然后認命似地的道:“是。”
太后和顧青初都知道元錦沛既然答應了就會做到,所以這段時間元錦沛確定要吃素了。
人果然是善變的,百官發現寧良候與元大人又和好了。
不知是不是太后從中調和,聽說那日從永寧宮出來后,這二人便重歸于好,元大人更是一連幾日的去寧良候府,一待便是小半天。
倆人在今兒退朝時說說笑笑,不像是有了隔閡的樣子。
眾人紛紛嘆氣,他們白高興了。
本來大家習慣元錦沛獨來獨往的性子,這冷不丁有個人和他走近了,讓其余人有些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想當初他們送美女美男,送銀子珠寶……人家一點看不上,他們有結交知心,元指揮使卻是不肯,結果轉頭和昏迷了三十年從朝歌重回盛京的寧良候關系好得跟一個人似的。
瞧見元大人手中的扇子沒有?那是寧良候送的,時刻不離手,喜愛非常。
說來說去還是寧良候這人兒有手段,太后和元大人都被她拉攏住了,皇上對她也青睞有加。
她可是遠離朝中心三十年啊!那不單單是遠離這么簡單,昏迷中的寧良候別說拉攏人,維護自己的權利和下屬都做不到。
眼下朝堂重臣何中堂離了盛京三十年,私底下能夠有動作,再回來都不一定可以做到寧良候這般,在百官的心里,將寧良候想象成了比任何人都要心思深沉的人。
這可能是一些人的通病,他們覺得寧良候手段高超心生忌憚,卻忽略了顧青初當初能回盛京是因為對擊退南蠻做了貢獻,和她自身的優秀脫不了干系,這是手段施不出來的能力。
隨外人如何猜測,顧青初全然不在意,眼下的頭等大事是她終于可以松口氣了,元錦沛可算把房頂修好了。
明明最開始請的匠人一天便修好了,術有專攻,元錦沛不擅長花費時間久沒關系,令顧青初頭疼的他還要留在府中吃午飯!
每天都趕在午飯的前一個時辰來,到了飯點,于禮于情顧青初都要詢問一句留下用飯的客氣話,元錦沛卻是不外道直接應下來。
滿桌的菜肴,元錦沛做到了他之前所說,顧青初有留意,元錦沛一口肉菜都沒吃。
一起吃飯便罷了,元錦沛修葺屋頂的時候,她還要陪著,若是離開了,不一會兒元錦沛便要找她,說和好友說說話,他獨自修屋頂沒意思。
一連四日,再多一天,顧青初簡直要懷疑元錦沛和太后聯手在折騰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