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錦沛回答著顧青初的問題,為何七十一寨的人如此聽他的話。
很簡單的一點——為了活著。
骨氣再硬,脾氣再大,但命只有一條。
元錦沛表明如果他們不配合,留地不留人。
短短的五個字讓七十一寨族長們不敢有二心,天衛司的態度表露得很明白,東域歸屬于大夏,這些年來東域非但不和大夏一心,還庇護著那些在大夏為非作歹的眾邪教。
大夏對此已經容忍多時,想要大夏熄滅怒火,唯有密切配合天衛司的行動才行,否則東域這個地界留下,東域的人滅族。
眾人心里清楚天衛司的話不是開玩笑的,當年歸屬于大夏的不僅是東域,那個時候還叫做月光國的東域有一個相鄰的小國,同樣歸順了大夏。
月光國改名為東域后,表現得老實聽話,它旁邊的小國卻沒有認清自身的位置,狂妄無知讓大夏朝廷滿足他各種要求。
最后大夏只用三天,那個小國就不復存在了,和現在的溪子寨一樣。
隨后小國的占地歸給了東域,西舟山往外的幾座山便是當時小國的地盤。
因為有前車之鑒,東域的各寨族長深刻明白元錦沛話中的威脅,往常他們認為與大夏井水不犯河水,現在顯然大夏已經覺得被冒犯,并且派出了天衛司。
他們如果不配合,下場可想而知。
天衛司的條令算不上刁難,根據各寨族長所寫的本寨信仰和習慣等等,元錦沛要求所有人必須按照自己所寫的內容去做,不可再有過分的舊俗習氣。
也就是說他們若聽話,大夏便承認東域七十一寨的身份,沒有把他們歸為邪教,只是讓他們日后不可以再草菅人命,胡作非為。
天衛司也給了他們別的退路,日后大夏的死刑犯可以送來東域,當作藥人。
同時他們煉蠱需要向大夏上報,大夏得掌握他們的蠱物去處,記錄蠱毒功效等等。
元錦沛有自己的謀劃,東域煉蠱并非全然壞處,許多在大夏是必死之癥,但靠著東域蠱毒卻可以康復。
東域煉蠱之術在各方面都有用處,大夏完全可以利用起來,東域人也有自己的需求,關于蠱物兩者完全可以建立一個通道。
當然這都是后續要溝通的事宜,現如今這些只是元錦沛腦中的想法,待回了大夏他再和皇上詳談,到時候制出條例,實用起來雙方都會有益處。
東域人沒元錦沛想得長遠,聽聞對方所說他們第一反應是實實在在松了口氣。
天衛司沒有將他們全都否定,而是給出了解決辦法。
這些都是那日各寨族長寫完寨中信仰后,天衛司所傳達的意思,所以面對夢婆婆的詢問,伏邱不方便言語,因為若是七十一寨應承下此事,相當于舍棄了溪子寨。
他沒法和夢婆婆說,而且在情況沒落實之前不宜宣揚。
回到寨中的各族族長和寨中百姓商討了此事,最后的結果就是七十一寨全部同意天衛司的提議。
與被殺掉相比,他們煉蠱多些條條框框也沒關系,大夏并沒有摧毀掉他們的信仰,所以眾人都能接受。
七十一寨的寨民對于族長所說的話,沒人覺得是夸大其詞,溪子寨的覆滅讓大家對于天衛司放出的任何一個態度都不會懷疑。
如果是大夏別的官員來,他們可能會想是不是心理戰術,有回轉的余地等等。
但對方是天衛司,毫不夸張地說,如果可以東域寨民們愿意散盡家財,只要天衛司離開東域就成,實在是天衛司給他們的壓力太大了!
最后雙方達成協議,東域七十一寨搖身一變成了正派,是受大夏朝認可的存在。
作為正派,理所當然地要去解決反派,東域是我家,維護靠大家。
今日一早各寨族長來到溪子寨找天衛司復命,答應了之前的事。
假天衛司總指揮按照元錦沛的意思傳達了講話,七十一寨的人意會自發組成了聯盟寨,專門針對東域境內月神教為主的邪教徒。
月神教的百年祭祀他們自然也不會參加了。
為何七十一寨的人會有這樣反應,主要是元錦沛”離間“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