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晌,她才緩緩開口道:“我可以聽你的計劃行事,但這事對我來說有諸多隱患和風險,所以我有條件。”
顧青初努力把兩個人的談話拉回正軌。
元錦沛認真地點點頭:“阿初,你說。”
他心里松了口氣,看來阿初沒有生氣。
“第一,此事需皇上給我下密旨;第二,恢復顧家軍的軍號。”
下密旨是為了防止以后被倒打一耙,這點其實也不重要,有元錦沛在,顧青初倒不擔憂這個。
第二點才最重要,在大夏,有軍號的軍隊才是正規軍。
如邊北的宋家軍,冬安的冬家軍等,顧青初身邊的幾百名顧家軍,嚴格來說,他們不是軍兵,是寧良候身邊的近衛。
顧家軍的軍號,三十年前在她昏迷后便封存了。
顧青初說要軍號,實則是讓皇上將顧家軍過明路,她也借此看皇上的態度。
如果皇上拒絕,說明他對顧家軍有戒備,必然會打壓顧家軍,那么顧青初將會暗自發展文人的路子。
皇上若是同意了,那便輕松一些,有軍號的軍隊最少需有兩萬兵。
如此顧青初便可以招兵,即便是打仗,她這兩萬兵,突擊哪里都有底氣,足夠敵人喝一壺。
相對的,顧青初便要解決三皇子的事。
不單單是當探子,她須得從頭參與到尾。
從此處飛鴿傳訊加上八百里加急最快來回需要七八天,顧青初可以拖著土匪,讓元錦沛寫信請示皇上。
“你說的都答應了。”
顧青初說完,給了元錦沛猶豫的時間,結果他居然爽快地應下了。
“你、”顧青初不知道說什么好。
旁人聽了必然會說元錦沛大不敬,居然敢替皇上做決定。
“這點事我可以應承。”元錦沛語氣肯定且理所當然。
顧青初愕然,元錦沛敢這么說,說明出發之前小皇帝給他放話兜底了。
元錦沛竟被皇上信任至此?!
如顧青初所想,未出發時,元錦沛和皇上討論過顧家軍的問題。
如今看似各國之間一片祥和,其實不然,首當其沖的便是金國虎視眈眈,近來和大夏小摩擦不斷。
其余鄰國各有心思,妄想夏金兩國兩敗俱傷,他們能撿便宜,暗地里沒少攛掇。
戰爭很有可能一觸即發,朝廷需要大將坐鎮。
皇帝對寧良候回盛京后的表現比較滿意,他有意放兵權。
畢竟,相較于威震一方的大將軍,寧良候這個女子,篡位奪權的可能性更低。
之前皇帝擔憂寧良候和三皇子密謀奪權,如今寧良候若能將三皇子解決掉,他更加沒有顧慮給兵權了。
元錦沛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答應得很輕松。
這世間最了解皇帝的人,大概就是元錦沛了。
“好,十日內我要看到密旨。”
“一言為定。”
倆人相視一笑。
元錦沛心中暢然,他想換做別人阿初一定不會答應得這么爽快。
現在的阿初信任他。
倆人說著話時間已經過了大半個時辰,元錦沛隨意轉著扇子道:“阿初你先休息,我去那邊”
元錦沛指得是茅房的位置。
顧青初打了個呵欠,對著元錦沛點點頭說:“我去小憩一會兒”
等她醒了再和土匪們“斗法”。
看顧青初回了里屋身影不在,元錦沛才走出房屋經過顧家軍所在的大堂,去了外面茅房。
元錦沛如廁一出來,便看到大當家佯裝路過視線鬼鬼祟祟地往這邊瞟。
元錦沛轉了轉脖頸,眼底劃過暗芒,沖著大當家只勾了一下手。
那大當家便齜著黃牙,搓著手笑容猥瑣地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