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錦沛這人有大夏內其余官員沒有的絕對優勢,那就是皇上的信任。
文武百官都需要小心翼翼地揣測圣意,元錦沛不用。
例如摻和顧家軍征兵這事,別人都不敢進言,生怕會被懷疑他們想要拉攏討好寧良候,從而讓皇上心生間隙。
元錦沛不用擔憂,他說想參與其中皇上便直接下了口諭。
元總指揮使搖身一變兼職為顧家軍監軍。
大夏每個軍隊都有監軍,只是從來沒有超品階的官員當監軍,特別是這個超品階的官兒還是元錦沛,這也算頭一份兒了。
“寧良候,皇上的意思是元大人想要和您聯手共事,并非插手管理顧家軍……”汪公公過來傳口諭,滿臉帶笑地解釋著。
圣上諭旨,顧青初自是不好說什么,送走了汪公公,顧青初瞬間冷了臉。
元!錦!沛!
接下來她要做得事情每一步都很重要,與在東域時不同,在盛京有無數雙眼睛盯著,不容有錯。
本想出門去招兵所的顧青初改了地兒,直奔天衛司。
顧青初不是沖動找人算賬,而是要問一問元錦沛是什么意思,看金國不順眼?這理由她會信?
“阿初,我是為了你好。”
見了面,元錦沛不待顧青初問出口,便先說出了解釋。
“顧家軍必然要有監軍,與其是別人為什么不能是我呢?”
“別的監軍你確定他不會有壞心,在你和皇上面前來回挑撥離間?而我肯定不會。”
“對付金國,天衛司也要發揮作用,你我聯手,皇上一來有了信任,二來免于你和他人虛與委蛇……”
……
顧青初“興師問罪”的話一個字沒說,對面的元錦沛已經將道理的條條框框擺出來了。
聽著聽著顧青初聽進去了。
誰說元總指揮使寡言?這勸人不是一套一套的!
顧青初自然不會認為皇上對她全然信任,她想過未來如何獲取皇上的信任,以及莫進了別人挑撥的圈套。
如今看來,元錦沛當了監軍倒是好的。
對皇上來說,元錦沛是他的心腹,也有足以看著顧家軍作亂于否的能力。
“我來是想邀元大人一起去征兵所,不知元大人可有空?”想明白的顧青初也是個變臉大師,她迅速改了話頭。
元錦沛笑了,走到顧青初跟前認真道:“阿初找我自是有空的。”
在只有倆人的私下里,顧青初對元錦沛時不時黏糊糊的話已經麻木了。
倆人一同往征兵所走去。
彼時是剛剛下了早朝沒多久。
要說今日的大事有二,第一是顧家軍恢復軍號,皇上圣旨已下一切成了定局,早朝上之前反對的人都不在說話。
這時候在冒出來反對,既得罪皇上又得罪寧良候。
第二件便是討論了許久的何中堂一案,最后是皇上拍案定板,說不會對何中堂動刑,人先囚禁在獄中,一切等調查結果出來再說。
隨后皇上憤怒拂袖退朝。
本該昨日舉辦的群臣晚宴,也因何中堂一案改為今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