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和金遼緊張的形勢,除了朝廷一些重臣知道,其余世家也僅僅是聞了個風聲,對此并不以為意,在大多數人心里戰爭離他們很遠不必擔憂。
他們眼下只看得到寧良候大權在握,故此一個個都活泛了心思。
寧良候再厲害,她也是女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元大人和寧良候的緋聞那般大張旗鼓,瞧寧良候也不像惱了似的,說明人家對這方面并不排斥。
或許只是抹不開面子說呢?
雖然眾人畏懼于元錦沛的淫威,可一旦真搭上了寧良候這條線,得罪便得罪了。
之前都說寧良候和元閻王不和,結果人家寧良候到現在不是什么事都沒有嗎?說明寧良候有應付元閻王的能力和手段!
這般一琢磨,和顧家攀上關系那就是順風直上啊!
礙于元閻王的手段,眾人不敢表現得太明顯,但那小來小去的心思有心人一眼就看出來了。
就拿顧鑫上榜這事,也不管和顧家有沒有交情,許多人家都來祝賀。
若是說帶禮上門顧家還好拒絕,偏偏來的人都是小輩,說是顧鑫的同學,國子監百來號人,不管熟不熟,有的可能和顧鑫連話都沒說過,便也上門來了,說來是同學也算沒錯。
大夏講究禮儀,一個個年輕學子在門口說什么請教學問之類的話,顧家不可能將人拒之門外,否則外面指不定會傳成什么樣子。
顧鑫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人緣這么好了,面對來往不絕的人嘴里左一句顧兄,右一句顧舉人,他并未因此而飄然。
反而更加警惕。
因為他察覺到這些人在不著痕跡地打聽老祖宗的事情,言語之間還提到他們家小叔,小舅,大哥之類的親戚如何如何優秀。
顧鑫敷衍應和,并未對外說出顧青初的什么事情來,反倒讓他套出不少話。
當然了,也不排除對方是故意漏話給顧鑫,以此來看顧家、看寧良候的態度。
孟氏聽了兒子說的情況,心下了然,不光是她兒子,平日與她交好的各位夫人都有點這個意思,不過都被她岔過去了。
老祖宗的事情豈是他們這幫小輩能夠插手的?
顧鑫的話點醒了孟氏,一味躲閃行不通。
她對外表明態度,作為晚輩他們以老祖宗的意愿為主,不會做任何多余的事情,旁的夫人們便不再詢問了。
孟氏雖這么說了,但顧鑫這頭仍止不住。
一個人好解決,兩個人也好解決,可面對烏央烏央上門的眾多公子,孟氏不好做什么手段。
最后顧鑫被送到梅大人府邸,潛心學習,這般沒人敢去打擾了。
隨后顧文之和顧武之對外都將態度表明了,對套近乎的人,只要提到寧良候三個字,他們便會說老祖宗的事情當晚輩的不便多言。
話沒說得很明,但都不是傻的,眾人不再表現得過度熱切了。
這也僅僅是“適可而止”,不死心的人還多了去。
平民百姓不知道這里頭的波濤暗涌,天衛司這個對盛京內風向最敏感的部門,自然是早早就發現了這些貓膩。
影二第一時間就將此事稟告給了元錦沛,然而他們家大人無動于衷。
影五想破腦袋都沒想到大人會是這個反應,畢竟當初大人有多草木皆兵他都看在眼里,一些黑手也是他聽從大人吩咐去下的。
這回大人居然專心處理公務,對此絲毫沒有行動。
影五不死心,在匯報其余事情的時候末尾添了一句:“顧家大公子去了梅祭酒的府邸,那些學子便不再上門了。”
元錦沛握筆的手一頓,抬頭掃了眼影五,而后放下筆道:“怎么,你很擔憂?”
影五不知道顧青初和元錦沛已經在一起了,他還以為元錦沛在追求顧青初。
大人對寧良候有多看重影五太知道了,所以他心里跟著著急。
現在那些世家為了能攀上顧家的高枝兒,有些事都已經不背人了,獻殷勤討好的不要太明顯!
大人不威懾也不行動,他真怕寧良候被那些世家子給迷惑了!
平日出任務影五會出入各種三教九流之地,那些有錢有勢的公子哥,玩得可花了!他親眼見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