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全場觀眾鞠躬后,等掌聲漸熄,連尼的雙手就開始在琴鍵上飛舞。
他的手指看起來很粗且長。
但每一根手指卻都能恰如其分的敲響琴鍵,在他彈琴的那一瞬間,渾厚飽滿的低音出現,仿佛有兩位性感舞娘在旁邊扭動如柳般的腰肢,引起全場矚目。
這首曲子叫《舞娘》,曲如其名,讓人聽了有一種想要跳爵士舞的**。
當一曲結束,全場爆發出掌聲。
技巧和曲子的質感都達標,但對許多人來說,似乎少了一些驚艷的感覺。
很快,第二位選手比利·布羅德上場,比利來自歐洲賽區,三度重臨,比利的壓力依然無比巨大。
最終,他以一曲改編自肖邦的《冬風》亮相,得票數卻遠遠低于《舞娘》。
“我要提到的是,比賽可能會比較傾向于原創流行樂。”
賽后,一名評委出聲道。
連尼獲勝后,累計獲得一分,第二位上場的則是北美賽區克里斯多夫·格蕾絲。
克里斯多夫和比利一樣,都是曾經參加過一帝四皇大賽的選手,奈何去年止步于賽區十強,但今年克里斯多夫琴藝大增,在北美賽區連續過關斬將,最終獲得了總決賽的門票。
但站在這個舞臺的,每一個都是各自賽區的第一名,誰都不會比誰弱。
即便是廖遠,也不敢保證自己能夠穩贏,因此,最近這段時間,他都會抽時間練習鋼琴,包括抵達荷蘭之后,廖遠依然會抽時間在酒店認真練習。
只不過,這個本賽,除了要比琴藝外,對選手們的創作能力尤其看重。
但創作卻偏偏是克里斯多夫的短板,因此,在第二場賽事中,黑人選手連尼便是再次斬獲一分。
這讓不少人都暗自驚訝,但當看到下一個出場的選手后,所有人都露出笑容。
A神來了!
“您要演奏的曲目是?”
主持人菲爾看著A神那張面具,笑著問道。
廖遠答道:“《River-Flows-in-You》。”
“聽名字就很期待了!”
菲爾激動的道:“您請。”
廖遠走上臺,坐上了連尼的位置。
在全場掌聲逐漸消失后,便是抬起手來,輕輕的按下琴鍵。
連尼在臺下看著廖遠彈下第一個琴鍵時,有些發愣,沒過三秒鐘,那音色竄入耳海之時,猛地竄進了雙手。
旋即,他嘆了口氣。
輸了。
沒得比。
有些音樂,只聽三秒鐘,就能讓一個真正的鋼琴家想象出后面的旋律來。
那十指翩飛中,流光溢灑,伴隨而起的是如雨點般清脆的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