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整個樂團便是開始了第一次排練。
裴紅玉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第一個抵達京都歌劇院,在場所有人年齡都比她大,資格也比她老,盡管她具備強大的音樂天賦,但在整個論資排輩的年代,她必須做好一個晚輩的責任。
在現場,沏茶倒水、拖地發稿等等,裴紅玉幾乎包攬了全部。
但在排練的時候,她的出色表現,卻絲毫不亞于任何一位小提琴手,被張啟明大加贊賞,二十六個小提琴手里,唯一一個在每次排練時一個音都不錯的,僅僅只有裴紅玉一人而已。
許多人也都知道裴紅玉是廖遠手下的藝人,對此也都不吝贊賞,客客氣氣對待。
畢竟,現場所有人能夠在國宴上露臉,完全是沾了廖遠的光。
所以,對于裴紅玉的一些音樂上的疑問,前輩們也是不吝賜教。
可以說,在這短短一周時間里,裴紅玉得到了極大成長,她先后領教了這些行業前輩一些彈奏指法和技巧,然后加以融會貫通,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演奏風格,音樂造詣堪稱是突飛猛進。
廖遠看在眼里,也是喜在心里。
裴紅玉在天賦極高,學習能力也極強,特別是最近在小提琴方面的技巧提升,絕對有獨當一面的風范。
廖遠已經有為裴紅玉出音樂專輯的想法了。
不過在此之前,她的名氣卻還是要積累的。
在這個行業,小提琴十級、鋼琴十級其實并沒有什么卵用,業內同行注重的還是大賽經驗、大賽名次,一位音樂家如果有數不清的冠軍頭銜,那絕對比考一百個音協的技能證書要光彩的多。
而大賽經驗附帶的則是在業內的名氣,有了名氣,裴紅玉的專輯方才能夠有粉絲買單。
比如廖遠,一次國際級的鋼琴賽事,幾次國內外的交流會,已然為他帶來了極大的人氣,再加上前前后后創作的歌曲,隨著作品的傳播,廖遠的名字也是聲名遠播。
直接帶來的好處就是,海外國家領導人都在國家級層面上對廖遠略有提及,這才有了當下的國宴演奏會。
演奏會規定的最長時間是六分鐘,在這六分鐘里,眾人要把《保衛黃河》、《東方紅》、《國際歌》三首音樂作品匯聚成協奏曲演奏而出,盡管廖遠編好了曲譜,但在排練現場,樂手們出錯的次數也是相當之多。
直到國宴前的最后一天,現場的樂手們仍然有個別人會拉錯音,這讓張啟明很頭痛。
京都歌劇院的樂手們雖然經驗豐富,但與一些真正的大師級、國際級樂手仍然有一定差距。
所以一周時間的排練仍然會有個別人因緊張、壓力而出錯,特別是時間越來越臨近,這種出錯的現象就更多了。
如果是面向普通觀眾,錯上一兩個音絕對無傷大雅,但當下面對的卻是全世界的目光,關乎著整個華夏的顏面,張啟明對這種錯誤,絕對是深惡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