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歌劇魅影》里的同名主題曲,也伴隨著歌劇的火爆,迅速走紅,在網絡上飛速傳播著。
很快,人們便發現,《歌劇魅影》的劇本與主題曲,盡皆都是廖遠所寫。
廖遠在最近人氣相當火爆,關注點自然也不少,于是不少媒體、專家前仆后繼的研究《歌劇魅影》。
音樂會的反響是普遍不錯。
但《歌劇魅影》本身的劇本,卻遭到了幾乎所有專家的一直吐槽。
“這還是那個寫出《信號》、《鬼吹燈》、《調音師》的廖遠嗎?”
“失望,巨大的失望!”
“劇情簡單直白,完全沒有深度!”
“這是代筆吧?一定是代筆!”
“相比較廖遠的前幾部作品,質量的確有點不盡如意……”
《歌劇魅影》的劇情的確過于直白。
整體主要講述了一段三角戀的故事,放在影視作品中吸引力不大,但如果是用舞臺劇來呈現,《歌劇魅影》的魅力顯然還是存在的。
京都歌劇院上映該作品場場爆滿,便是最有力的證據。
但這顯然不符合網友的期待,特別是一些壓根沒看過音樂會的觀眾,更是覺得,我都不看好的作品——那一定就是垃圾。
然而,事實證明,隨著時間段過去,《歌劇魅影》也逐漸展現了本身巨大的影響力。
……
迪莉婭·萊恩是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記者,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到華夏京城分部出差。
這一天,在飛機航班上,她通過雜志到了《歌劇魅影》的劇情簡介。
故事中的三角戀關系,以及一系列因嫉妒、追逐、謀殺而產生的情節,讓迪莉婭頗感興趣。
最重要的是,她通過下載《歌劇魅影》主題曲,在歌詞中感受到了劇情的張力和動人之處,這讓她為之心動,感覺到了這部音樂劇的不凡。
于是下了飛機,處理完工作事宜后,迪莉婭就迫不及待的前往歌劇院購買入場券。
然而卻被售票員告知門票售罄,這讓迪莉婭很苦惱。
因為過了今天,她就要重新飛回美國。
想要再次來到華夏,可能要等到一個月后了。
也就在她苦惱之際,一個戴著棒球帽,挎著腰包的男子,鬼鬼祟祟的來到迪莉婭面前,戳了戳迪莉婭的肩膀,神秘兮兮的說:“同志,要票不?買了馬上就能看,不錯過一分鐘精彩!”
“What?”迪莉婭疑惑的看著他。
男子見狀,連忙肢體語言動作,手忙腳亂的解釋,并且還拿出了一張《歌劇魅影》的海報,以及門票,伸出了一根手指:“一千!”
迪莉婭明白過來,黃牛!
美國也有黃牛,是由早期的“票務經紀人”轉化而來,各方面都極為專業,根本不給警方拿到證據的把柄。
像這么明目張膽的販賣黃牛票的,還真沒有!
“五百。”迪莉婭打開錢包,用生硬的中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