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托尼·萊恩主動來到華夏尋求《歌劇魅影》版權后,小黃魚就派出了易正與徐蓓鴻兩人,攜帶音樂劇《歌劇魅影》的部分片段錄像,前往美國百老匯進行業務交流。
錄像雖然沒有親臨現場來的有體驗感,但依然讓百老匯不少劇院經理有些驚嘆。
特別是音樂方面,《歌劇魅影》的主題曲之詭譎和冷艷,讓所有觀影者感到頭皮發麻。
不過驚嘆歸驚嘆,在合作意向上,顯然這些人,都沒有托尼這個曾親臨現場的當事人來的強烈。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大劇院巨頭雖然流露出引進意向。
但因為旗下不缺少經典作品,所以開出的條件便不夠有誘惑力。
至少對廖遠來說,的確如此。
至于托尼背后的萊恩家族,在百年前雖然的確是輝煌過,但到了當代,萊恩家族從百年前的二十七家劇院,到如今的七家劇院,依然沒落的不成樣子。
在整條長達二十多公里的百老匯大道上,根本沒有多少話語權。
這數十年來,劇院里的作品版權外加二十家劇院,紛紛被老一輩的敗家子變賣,到了托尼接管的時候,能維持住不申請破產已經是個奇跡。
這樣的劇院老板,求生**當然是強烈的,所以在接到女兒迪莉婭的敘述后,便萬里迢迢的飛來華夏。
當看完了整部《歌劇魅影》,即便語言不通,但音樂卻是相通的。
再加上劇情的梳理,托尼便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從最初的豪情萬丈,到后來的放低姿態,再到最終的苦苦哀求,甚至甘愿就《歌劇魅影》這部音樂劇許下許多不平等條約,這才有了與廖遠重新見面的機會。
事實上,托尼沒有多余的錢來買下這部《歌劇魅影》,所以在分成方面,就要退讓一筆龐大的利益,最終簽訂的分成合約,是幾乎將近六比四的分成,有效期為三年。
小黃魚方面,獨拿37%的最終利潤分成。
而托尼的萊恩劇院,雖然有63%,但剖除各種運營、演員培訓、道具設施等成本,托尼最終如果能拿到一兩成的利潤,就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在這方面,百老匯的其他劇院就相當吝嗇了,最多只給廖遠一成的利潤,這就是為什么廖遠選擇托尼的原因。
廖遠當然不會覺得《歌劇魅影》能有讓一家劇院起死回生的能力,畢竟整個百老匯只有七家萊恩劇院,基礎在這里,《歌劇魅影》再火爆,也賺不了太多錢,一切都要溫水煮青蛙,慢慢來。
而在后續,如果合作順利,他還會拿出更多優秀的劇本。
至于是否還會與萊恩劇院合作,那就只能看萊恩劇院后續的表現。
如果萊恩劇院越做越大,固然好,如果做不到,也沒什么。
他目前只是需要萊恩劇院這個跳板,來打響《歌劇魅影》在海外的名氣,換言之,就是打響自己在海外的名氣。
大鋼琴家廖遠雖然在國際樂壇小有名氣,但在戲劇創作方便,卻只是剛剛起步而已。
就像百老匯的巨頭們,即便知道《歌劇魅影》劇本和主題曲是廖遠創作,也并沒有多么在意。
因為他們幾乎擁有全世界最好的音樂劇編劇和作曲家,也擁有上百年沉淀下來的音樂劇版權,這是他們自信的根本,所以,哪怕錯過了一兩部優秀的劇本,也不會讓他們甘愿放下姿態去商談。
而托尼就不同了,他已經被現實的生活壓的快要喘不過氣來,如果不來華夏抱住廖遠這個大腿,他也將會步祖輩們的后塵,通過出售歌劇院來給松一松生活的壓迫感。
在《歌劇魅影》的海外版權售出后,京都歌劇院應廖遠的要求,也派出了專業人士趕赴美國進行戲劇方面的指導,爭取以最快速度讓《歌劇魅影》在百老匯打響名氣。
對于周以鈞來說,《歌劇魅影》的名氣自然是越大越好。
反正華夏區由他代理,從海外反饋的人氣,傳遞到國內,他這邊也是大賺特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