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目光看向選手席,前不久剛剛在靜岡縣濱松鋼琴大賽上碰面的德川晴明,此刻正用仇恨的目光盯著自己。
廖遠淡然一笑。
他提前看過資料,這一次,一共有兩名日本選手來參加柴可夫斯基大賽,其中一個就是德川晴明,另一個則是參與了小提琴組的競賽。
對于很多鋼琴家來講,能在年輕的時候多拿榮譽,那就是資歷的沉淀,在未來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比如安藤直樹,因為年齡、體力、精神和技術等各方面的原因,雖然現在已經無法與頂尖的鋼琴家相比,但他一生獲獎無數,臨到年老,憑借著曾經的無數榮譽,也是成為了日本國寶級的鋼琴家,被世人崇拜。
很顯然,德川晴明也是想走安藤直樹的路子,包括國內林微音等。
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自己本身的實力絕對夠強,并且能確保每次賽事都能獲得前三名,不然的話,只能算是徒增笑料罷了。
比賽很快開始。
賽事一共有四輪,分為一輪初賽和三輪復賽,整體要花費三天時間進行,幾輪當中大部分的曲目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自選,只有最后一輪賽事的演奏中,兩部協奏曲必須選一部柴可夫斯基鋼琴協奏曲。
第一輪初賽,選手各自彈奏最擅長的曲目,由評審打分來決出勝負,積分排名末尾的選手,三分之一將被淘汰。
第一輪復賽,選手通過演奏組委會列舉的曲目表,從中挑選一首來進行演奏,積分排名末尾的選手,有三分之一將被淘汰。
第二輪復賽,選手通過演奏柴可夫斯基大師的協奏曲來進行對抗賽,這里將被淘汰三分之二的選手。
第三輪復賽,也就是決賽,遴選出前五名選手來繼續演奏柴可夫斯基大師的作品,由評審打分,并按照評分高低,給予排名和獎金。
比賽開始,選手們依次上臺進行演奏。
第一輪是任由選手自由發揮,吳迪演奏的是李斯特的《愛之夢》,這首樂曲改編自德國著名詩人弗萊里格拉特的作品《愛吧》。
李斯特的作品向來都是以炫技著稱,而這首《愛之夢》在炫技的同時,又飽含深情婉轉,完美的抒寫了弗萊里格拉特詩中的意境。
但事實上,吳迪的詮釋并不完美,雖然在技術上卻相當的嫻熟,但在情感上的烘托上,欠缺是很明顯的。
如果是廖遠、林微音這種級別的鋼琴家來演奏這首樂曲,即便是同樣的音色,但帶給人心理上的感受卻絕對渾然不同。
“7分。”
演奏結束后,安藤直樹打出了這個評分數字。
其他評審也一一打分,最高是8.7分,最低是5.4分,平均在7.2分左右,是一個不好不壞的成績。
而最高分則來自廖遠,8.7分。
始終坐在最高位置上的院長菲利普,此刻露出了不屑的笑容,他用俄語對身旁的彼得說:“這就是你找的人?對音樂的鑒賞一無是處,像很多華夏人一樣,狂妄而自大。”
彼得尷尬的說:“他可能有自己的見解。”
“見解?”
菲利普臉上泛起怒容:“別開玩笑了彼得,你覺得我們在座的所有音樂家,都不及他這一個毛頭小子?“
-----
感謝CT法Q,山青盈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