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一眼千年》的前奏,蘇寒就知道,廖遠的這次即興創作,比自己高了不止一個層次。
而當歌聲響起,蘇寒就更是苦笑起來。
差距!
這就是差距!
不僅在作曲上強勢碾壓,就連作詞上,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一眼千年,相隔千年宛如初見……”
“夢見你千萬遍,只想觸摸你五官……”
當歌聲循序漸進,攝制組里,一個中年男子的反應最是激動。
在所有人都沉浸在歌聲里的時候,只有他是熱淚盈眶,幾度落淚。
他是東海博物館的館長張繼元,也是東海博物館近百萬件文物的守護人。
東海博物館設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館藏文物有近百萬件,其中精品文物12萬件,其中尤其是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收藏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青銅器,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是一座大型的華夏古代藝術博物館。
張繼元從上世紀末復旦大學畢業后,便加入了東海博物館,先后供職于展覽部、陶瓷研究部,時至今日,歷任展覽部主任、館長等職位。
多年來,張繼元在東海博物館從事特別展覽工作,參與策劃或協調舉辦“周秦漢唐文明大展”,“故宮博物院宮廷珍寶展”,“倫勃朗與黃金時代展”,“幽藍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等多項重要展覽,在文化界舉足輕重。
而這一次,第三十二屆東海博物館展覽會,主要宣傳的便是古代字畫類作品,其中,遠到睡虎地秦墓竹簡、近至民國大畫家齊白石的作品,俱都會在展覽會一一呈現,供世人觀瞻。
這些文物作品,即便是放置在真空環境內,也并不安全。
因為每展覽一次、曝光一次都會因為日照、燈光等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
但歷史文物如果始終沉埋在傳說里,其價值便會大打折扣,所以各大博物館都會定期舉行一定的展覽會,供世人觀瞻。
畢竟,四大文明古國,已滅亡其三,華夏是唯一剩下的文明古國,雖然讓人驕傲,但也危機重重。
比如,世人都知曉書法,可多少知道轉折順逆留縱提按?
都知道中醫,可多少知道汗吐下和溫清消補?
都知道武學,可多少知道掤履擠按采挒肘靠?
在這個時代,許多人已經忘記了華夏的歷史,忘記了中華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而張繼元這樣的國寶守護人所堅守的,就是宣傳文化和歷史,避免文化成為了僵尸躺在博物館。
他們知道,只有讓龍的子孫們親自去實踐,去觸摸歷史,才會讓子孫們產生文化歸屬感。
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國寶的守護人,張繼元的一生幾乎都奉獻給了東海博物館,他對文物充滿了感情,在他看來,每件文物,其實都會說話。
在這二十多年的守護中,他曾不止一次獨自一人那些數千年的文物,喃喃細語。
因此,當廖遠唱到“一眼千年,相隔千年宛如初見”時,張繼元眼前似乎瞬間出現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兵馬俑——那一刻,他真的被震撼到了,仿佛兵馬俑等種種文物,在這道歌聲里,向他訴說千年前的故事。
伏羲五帝普世,殷商青銅璀璨,春秋戰火紛飛,戰國七雄爭霸,大秦兼并四海,兩漢魏晉風骨,南北朝文化融合,盛唐問鼎中原,兩宋遠渡海外,元明擴守疆土,大清國運起伏。
有人說,華夏人沒有信仰,從不相信怪力亂神,但在真正的生死存亡之際,華夏人都將會以身上的每一寸血肉,奮力的擰成一股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