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角落里的樓文星剛剛拿起水杯,聽到這里,水杯一抖,差點撒一褲子。
廖遠蹙眉,但旋即還是說道:“你先把歌詞記下,然后跟著MP3模仿,這是特例,以后還是要多學習樂理知識的,知道嗎?”
“我知道了,謝謝廖總。”于若然很高興,雙手捧著曲譜,立即來了一個九十度鞠躬。
廖遠點點頭,又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于若然,于是于是的于,若然就是如果的意思。”于若然仔細的介紹說。
廖遠笑了笑:“于是,如果,嗯,很有意思。”
于若然再次不好意思了。
接下來整整兩天時間,她都跟著MP3里廖遠的歌聲,哼唱著《只要平凡》這首歌。
同時她也知道了這首歌的相關資料,知道這首歌是為著名導演陳士德新電影《活著》譜寫的主題曲。
起初,她只是單純的模仿廖遠的歌聲軌道,用女聲唱出廖遠的歌聲,但當了解了《活著》的背景資料后,于若然漸漸開始尋找自己的特色。
她想起廖總說的話:“對于一個歌手來講,所謂的唱功技巧,其實只是輔助,并不重要,如果你能把唱歌,理解為講故事,并且能講出一個很好的故事,那么你就成功了……”
講好故事……
于若然開始了思考。
其實她的唱功并不出色,她的優勢就是富有情感的嗓音,因為音色很有厚度。
所以,她唱的每一首歌,雖然都不算特別驚艷,或能絕對超出原版,但卻都能讓人很平靜、很享受的傾聽下去,而不會突然煩躁的切歌換歌。
這是天生的本領,一般人是學習不到的。
所以廖遠很看好于若然,或許跟前世的張碧晨還有差距,但她的未來,卻能給廖遠一個可以想象得到的空間。
《活著》講述的是一個貧困到交不起房租的保健品商販,通過購買一款印度仿制藥“格列寧”而發家致富的故事,雖然還沒有上映,但據說是由現實案例改編,所以當天晚上,回到宿舍后,于若然就在被窩里用手機查詢起了這個案例的資料。
根據資料顯示,案例的原型叫陸斌,本身是白血病人,同時也是一名企業家,自從2002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兩年幾乎掏空了家底,于是便開始了他漫長的求廉價藥之路。
因為他精通英語,所以和國外的病友聯系起來也更加方便,這些人彼此在網絡上聯系交換信息,只是為了能夠有更多的幾率活下去。
后來,陸斌在歐洲論壇上得到了一個信息,韓國的病友服用了印度產的仿制藥,效果好且價格低,一個月只需要四千元,甚至直接在印度購買的話,價格更低,于是今后他只服用這種藥物,同時也幫助病友,為病友提供了生存下去的希望,病友們便托他購藥。
此后的十多年里,他一直覺得自己是行俠仗義,為更多的病友做出了真實有效的幫助。
直到2013年十一月,他因涉嫌制造假藥,被警方帶走,直到被帶走的那天,他還以為自己是在做好事。
后來,數千名病友聯名為陸勇求情,同時他也被無罪釋放。
資料顯示的過程很簡單,但于若然能想象得到,這其中的過程之艱辛和曲折。
她開始繼續在網絡上了解這群白血病人的資料,無數個與白血病魔抗爭的患者案例,活生生的在于若然眼前鋪開,漸漸的,淚水打濕了枕頭……
她終于明白了歌詞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