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熒幕上,一片深海沸騰,海豚一個接一個的跳出海面。
此時,廖遠的手指開始在琴鍵上彈奏。
第一個音律,經過現場直播,清晰的傳入到全球觀眾耳中。
那一刻,電視機前,電腦、手機屏幕前的觀眾,瞬間被帶入到了豐富的想象世界中。
哪里仿佛有一只孤獨的船在海上航行,它既不尋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靜碧藍的大海,而頭頂是金色的太陽。
前奏取自《海洋》,無數個轉音里清晰的透露出了海洋的浩瀚,潮汐與起落,洶涌和平靜,讓人情不自禁被這黑夜里的海所吸引。
“厲害了我的哥!”
“這首曲子明明很安靜,但是我心里卻很激動,就像是聽一部小說一樣……”
“我看到了孤獨的山川,涌現的人流,漫長的古道,徘徊的精靈,沙漠的商隊,進軍的士兵,溫柔的海浪,偌大的深淵,還看到了,你的眼淚——”
“我聽到了舊日蘇維埃的幻影,列寧慷慨激昂的演講,十月革命的歡呼,轉耳又好似聽到蒸汽齒輪嗚嗚作響,殺死斐迪南的槍響,列寧格勒保衛戰的炮轟,聽到無數人在齊唱國際歌,沉靜了一會兒,又聽到了有人在哀嚎和嘶吼,聽到了婦孺老人在馬路上哭泣,聽到了一個首領宣告一段偉大結束,聽到了一切終于沉寂——”
“是的,黑夜中的海,是最能激發想象力的地方,靜靜聽它講述那些古老遙遠的秘密吧!”
“我從地獄來,要到天堂去,今晚,偶然聽到廖遠的演奏,于是下凡,路過人間。”
“我漂流在孤獨的海里,海天交映,我不知道方向,也不知道該停在哪里。只是知道一樣,不停的往前走,不回頭。直到找到我愿意停留的地界。”
“我靠,詩人,都是詩人!”
“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幾個詩人出沒在本直播間!”
“尼瑪,看來不拿出看家本領是不能在直播間裝逼了,我也來一個:我可以劃船不用漿,我可以揚帆沒有風向,因為我這一生,全靠浪!”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風塵。”
“可以,都是大神,小弟佩服的五體投地。”
“路過,順便獻上膝蓋!”
不只是各大網絡直播間,就連微博上,也掀起了一番對《海洋》這首曲子的激烈評論。
仿佛是這一瞬間,全世界的詩人都藏不住了——全都跳出來冒充吟游詩人!
但也不得不說,廖遠這首曲子里蘊含了各種情緒的起落。
比如急促與舒緩,緊張與放松,但最終所有的音律也都會歸于淡然。
這仿佛是一部人生的縮影。
《海洋》片段演奏完畢后,中間廖遠又彈奏了一段經典的《致愛麗絲》鋼琴小品片段。
這個片段出現后,整個春晚現場不少懂音樂的人都露出了灰心的微笑,有些聽得手癢的觀眾更是用十指在空中漫步,跟著廖遠的彈奏而彈奏。
到了最后,一曲陌生的《天使的跳躍》再次讓全場驚艷。
**段落,那磅礴的音律讓人震撼到頭皮發麻,寂寞與悲傷與凄美,在這一刻被揮發的淋淋盡致。
張恨歌、譚杰、艾詩等人,一個個都仰著頭,目光灼熱的看著廖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