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如果是單純的炫技曲目,憑借他那瘋狂的手速,只要不出錯,保準能夠晉級。”
“在柴可夫斯基大賽上就已經證明了,妮可不是吳迪的對手,兩者一個是冠軍,一個是季軍,中間有著巨大的橫溝,沒有可比性。”
“但事實證明,妮可在情感表現上更加出色,當然,如果吳迪堅持走炫技流,他出色的彈奏指法,必然能夠為他加分,可《但丁奏鳴曲》考較的是思想內容,他的彈奏需要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可現在看來,吳迪的表現不盡如意。”
“是的,他應該堅持自己所擅長的東西。”
“這首《但丁奏鳴曲》我很熟悉,吳迪的表現區別于李斯特,但不可否認同樣出色,我們不能以固定的模板來要求選手。”
“每個人彈奏都有其獨特的個人風格,吳迪目前明顯是在尋求突破,這一點值得鼓勵。”
“在兩百多年前,李斯特也曾被稱之為思想空洞的炫技流鋼琴家,他的手速舉世無雙,但到了現代,以后人的眼光來看,李斯特的手速固然瘋狂,但他的情感表現力同樣也不差,這也是為什么這么多作曲家中,他是少數的幾個能夠永久性青史留名的人。”
“那么,現在來看,孰優孰劣?”
一曲結束后,評委席上的十二位評審們,低頭互相交流著。
很明顯,在評判標準上,評審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吳迪如果堅持炫技流,那么按照他以往的表現,即便妮可在演奏情感上更加出色,但雙方也是會有一個平分伯仲的表現。
可現在吳迪明顯在試圖突破,《但丁奏鳴曲》的思想之豐富無與倫比,吳迪的表現雖然很出色,但距離頂尖卻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那么,開始投票吧!”
評審們相互望了一眼,開始進行投票。
此時此刻,吳迪和妮可在掌聲雷鳴中站在了舞臺上,面對評審的結果揭曉,都是露出了鎮靜的模樣。
“獲勝者是,吳迪。”
美國作曲家約翰·菲力浦在評審席上宣布了結果:“我們艱難的做出了這個決定,是為了鼓勵更多想要突破的鋼琴家,謝謝。”
妮可臉上頓時露出了失望的模樣,但還是勉強露出了笑容,向吳迪說道:“恭喜你。”
“謝謝。”吳迪輕聲道:“你別氣餒,你的實力很強,我今天只是運氣比較好。”
“我沒有氣餒啊。”
妮可深吸一口氣,嫣然一笑:“或許下一次我就能打敗你了,不是嗎?”
結果公布后,現場響起巨大掌聲。
隨后,第二組選手開始登場。
這一次是美國鋼琴家肖恩·維爾德,決戰法國鋼琴家卡門·季星,雙方不管是名氣還是實力都有著不小的差距,因此在這一組中,黑人肖恩輕松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