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遠……”
肖恩深吸一口氣,默默等待林微音演奏完畢,而后在一片掌聲中,他站起身來,向舞臺上走去。
這一刻,全世界都在矚目,即便經歷過數不清的賽事,但從選手席到舞臺的這段路程,永遠是肖恩覺得最艱難的時刻。
不過,這一切的不適感,在他坐在鋼琴凳上,雙手觸摸到黑白鍵盤的時候,全都消散不見。
面對鋼琴,他有著強大的自信。
林微音演奏的《大波羅乃茲舞曲》已經稱得上是肖邦系列的巔峰,論情感表達力,林微音已經算是舉世無雙,畢竟是肖邦鋼琴大賽的金獎獲得者。
所以,肖恩清楚的知道,就算是自己,在情感表現上,也沒有太大把握與林微音抗衡,所以,他和昨天的有馬利世在面對廖遠時一樣,選擇了另辟奇徑。
他想起了鋼琴演奏家巴拉基耶夫的《伊斯拉美》。
巴拉基耶夫是一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他彈琴都是憑記憶,從不看譜。他創作了一套技巧性很高的鋼琴作品,最著名者,就是這首《伊斯拉美》。
論難度,雖然比不上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但也與李斯特的《鬼火》處于同一序列,甚至猶有過之。
這是一首極難演奏的作品,是巴拉基列夫1870年到高加索地區采風的產物,這部作品的副標題為“東方幻想曲”。
這首作品分為三段體:先是主奏,表達主題;然后是中段,奏出充滿感情的小行板;最后是結尾,加快速度,回到主題。
尾奏是十分狂熱性的激烈的急板。
因為其極高的難度,對彈奏者的技巧有著很高的要求,所以許多鋼琴家把它當作一個挑戰。
對于全場的鋼琴愛好者來說,當聽到肖恩按下的第一個音鍵的時候,他們全身都感覺起了一層的雞皮疙瘩。
這是十二強以來出現的最高難度鋼琴曲。
那一連串的和音,連續的敲擊和加速,琴音的強強弱弱,在這一刻,猶如狂風巨浪般撲面襲來,讓人們忍不住愈加的窒息。
臺下,吳迪的眼睛猛然變得亮堂起來。
這是他除了老師以外,見到的最頂尖的以速度見長的鋼琴家。
眼看著肖恩修長而黝黑的十指在黑白鍵上來回跳躍,速度快的根本看不清指法,這讓吳迪心中激起了強烈的戰意,以至于他搭在雙膝間的手都忍不住顫抖,追隨著琴音不斷的彈跳。
而作為對手,林微音在目睹了肖恩的強大過后,內心卻宛如湖水般平靜。
她是以情感表達見長,與肖恩這種以炫技、速度見長的鋼琴家,是屬于兩個不同的道路。
她代表了這一行列的頂端,而肖恩……
至少以林微音的眼光來看,肖恩的這種炫技,與自己的男人廖遠相比,好像還差了一點。
畢竟那是演奏過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的男人,更是自創作出了《不朽的篇章》的偉大鋼琴家!
林微音微微揚起了下頜。
沒有人比她更明白廖遠的手指是多么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