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微音耳畔響起舒緩的樂章,低聲說:“他的內心世界極為豐富,幾乎能夠把每一個音準都能演繹為一個完整的故事,果然不愧是‘說書人’……”
廖遠聞言,沒有說話,只是專注的欣賞著這首音樂。
吳迪與左川太郎是兩個完全不同畫風的鋼琴家,因此在這方面不太好比較,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整個伊麗莎白女王大賽中,評委們對于炫技流選手是非常青睞的,所以吳迪在這場賽事中有著極高的勝率。
然而,說書人的故事講的委實太動聽了。
整個音樂廳此刻已經沒有一絲聲音,落針可聞。
只有《G弦之歌》的旋律在不斷涌進人海,成為一個又一個動聽的故事。
“它讓我想起了祖母家的莊園,祖母彈奏著鋼琴,我在葡萄架下注視著的那些圓滑的結晶,它們緩緩的旋轉在夜幕下,發著微光,讓我可以捧在手心里,仔細的觀察。”
“現在,祖母去世了,時過境遷,我也離開了莊園,走上了一條古典樂的鋼琴家之路。”
俄裔美國鋼琴家勞拉看著在舞臺上演奏的左川太郎,那矮小的身形似乎散發出了雄偉高大的氣息,讓她忍不住沉浸在腦海中的畫面,感覺到鼻尖的酸澀。
青春太過短暫,故事里的人早已離開。
一曲結束,左川太郎有些艱難的離開了鋼琴凳,向全場鞠躬。
“不愧是擊敗了利世醬的選手,太郎君有資格問鼎金獎!”
許多日本觀眾難掩心中的激動。
于是掌聲四起。
所有人都在鼓掌。
包括左川太郎的對手,吳迪。
雖然對情感的拿捏不如微音姐,但吳迪此刻也明白,左川太郎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對手,其情感的表達能力絕對能在整個大賽選手中排進前三。
這是吳迪目前來說難以企及的高度,他畢竟剛剛成年,其情感和社會經歷并沒有左川太郎那樣豐富。
因此,他并沒有所謂的另辟奇徑,而是堅決的走上自己的道路。
他所演奏的樂曲,是李斯特的《鐘》。
這是一首經常出現在各大賽事上的樂曲,但毫無疑問,它的經典和難度,都是舉世公認的。
也正因為出現次數太多,因此,人們對于《鐘》的苛刻明顯高于其它樂曲。
人們面色嚴肅,目睹吳迪的各種炫技,諸如三五指顫音,連續多個華麗的和弦大跳,讓全場不少觀眾都忍不住咽下一口口水。
“不愧是柴院冠軍,對于炫技流的理解已經出神入化,假以時日,他的成就不可估量,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鋼琴家中,他有希望進入前五。”
評委席上,著名作曲家約翰·菲力浦面露贊賞的說。
其他評委聞言,亦是贊同的點頭。
“的確,他才十八歲,真的是少年天才。”
“或許他很厲害,但不知道為什么,我的耳邊總是響起《G弦之歌》的樂曲。”
“恐怖的左川,他琴音里的情感竟然影響到了現在。”
“如果說吳的演奏是華麗的視覺盛宴,那左川的演奏就猶如打入心中的天籟,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