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講述的是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最后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
1900年,弗吉尼亞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并取名為1900。
時間飛速過去,1900慢慢長大,顯示出了無師自通的非凡鋼琴天賦,并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
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
爵士樂鼻祖杰尼聽說了1900的高超技藝,專門上船和他比賽,但最后卻是自嘆弗如,黯然離去。
所有人都覺得,當1900踏上陸地,他的琴聲將會驚艷世界,成為本世界最偉大的鋼琴家。
但可惜的是,這一切的輝煌都發生在海上,1900從來不愿踏上陸地。
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情愫在琴鍵上流淌,在愛情和理想的抉擇之間,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
在前世,《海上鋼琴師》的豆瓣評分出奇的高,最高時達到9.5分,近百萬人評價,即便是平均下來也有9.2分。
在后世來看,這部電影是具備超前性的。
影片所表達的哲學符合國人的審美,但在那個時代的美國影評人眼里,該片整體卻表現出了強烈的虛無主義,是逃避現實,不符合當時歐美人的主流價值觀,因此影片不討人喜歡。
鑒于這個原因,即便影片其它地方做得再好也難讓評委投票,因此在北美爛番茄影評網上,《海上鋼琴師》的滿意度只有不到45%。
但事實上,《海上鋼琴師》的配樂和布景都是非常出色的,放到現在的任何一屆奧斯卡應該都會有提名。
總結來看,這部電影,就相當于國外版的《十面埋伏》
華人覺得它的劇情幼稚且畫面矯揉做作,但歐美人卻覺得非常浪漫和絕美,并因此而獲得國外多項外語片大獎,連奧斯克都給了提名。
廖遠之所以選擇這部電影來打頭陣,而不是制作類似《鋼琴家》這種偉大的戰爭類影片,一是成本問題,二則是《鋼琴家》的內容太過慘烈和敏感,即便是把背景搬到華夏,各種政治因素也相當敏感,不符合當下人民群眾價值觀。
因此,《海上鋼琴師》在目前來看是最好的選擇,也算是與《不能說的秘密》相互呼應,畢竟在《秘密》電影中也有經典的斗琴環節。
《海上鋼琴師》的故事整體平淡,但其中的斗琴片段卻是被引為經典,影響了后世無數個電影鏡頭。
只是,不可否認的是,《海上鋼琴師》雖然算是收割“韭菜”的電影,但基礎大眾卻不一定會買賬,因此具備了一定程度的撲街因素。
好在這部電影的制作成本較低,只需租用一艘廢舊的豪華游輪即可,至于演員方面,廖遠當然還是需要任人唯親,準備搬動上部電影《不能說的秘密》的原班人馬,再邀請演藝圈的幾名老戲骨,一切就可以準備的差不多了。
說干就干,廖遠立即讓陳沐恩準備全體會議。
在會議上,廖遠把計劃說出后,田興德第一個表示雙手贊同,其他人當然也沒有異議,畢竟在之前已經有了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