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有林氏族人,但更多的是外姓散修。
但無論姓林或是其它,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擁有高于常人的認知能力,學習東西非常快,簡而言之,悟性強。
“這一次成功,屬于我們所有人,族長大人必定重重有賞”林念文收起手中的丹藥,對眾人道。
“嘿嘿,林氏萬歲”
“哈哈,族長大人就是不賞,我文騰也覺得值了”
“那可不是,能親手創造這偉大的煉丹重器,這輩子值了”
眾人看著眼前的大家伙,眼里流出驕傲與豪情。
這一刻,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意義有了更深的體會
同時,他們對林氏的向往與認同感,也更強了。
實際上,在場的外姓散修中,基本都已經通過姻親的方式,加入了林氏。
認知能力水平,是有遺傳性的。
認知水平高的,生下來的后代,大概率認知水平不低。
反之,認知水平地的,生下的后代,很難達到高認知水平。
所以對于這些散修,林青山向來是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的。
畢竟能進入林氏,背景、品行方面也基本沒問題。
女的爭取娶進林氏,男的盡量拉入林氏當上門女婿。
大多散修對此也是比較樂意的,當然,也不盡然,有的散修不排斥林氏,但也沒有徹底加入林氏的意愿。
對此,林氏制定了一些感化散修的方法,在他們平時生活的方方面面,無孔不入地輸出林氏文化,增強他們的認同感。
用林青山前世的話來說,這是洗腦。
這一套還挺管用,因為散修們沒有家族,也沒有什么家國情懷,很容易認可林氏。
像楊行遠那幾名今年新加入林氏的散修,現在就處于這個增強認同感的階段。
其中楊行遠由于年齡比較小,直接進入了林氏的學堂中學習。
這種年齡尚小的孩子,去林氏學堂進修一兩年,基本就打心底里覺得自己是林氏的人了。
“接下來,還要辛苦大家,將新的煉丹手法,傳授給其他族人。”林念文接著道。
林氏這流水線式煉丹,重構了煉丹術,其中用到的印訣,也是為之重新創造的。
不過,相對于以前的煉丹術,每一步的印訣,相對來說簡單得多,靈武者都能學會。
這大大降低了煉丹的門檻。
隨著煉丹師對于自己掌握的印訣愈加熟練,再加之流水線不但改進完善,煉丹的效率也會遠超以前的煉丹術。
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林念文他們繼續探索。
而且,流水線式生產丹藥也有弊端。
首先是它不能通用。
以往煉丹師一個丹爐可以煉制各種各樣的丹藥,但這一條流水線,只能煉制培元丹一種丹藥。
其次,流水線上的煉丹師們,一天到晚只是在重復自己那簡單的煉丹印訣,對于煉丹水平,不會有提升。
所以,煉丹流水線,只能適用于培元丹或者聚元丹這種需求量大,煉制比較簡單的低階丹藥。
綜合而言,這不是取代傳統煉丹,而是與傳統煉丹術互補,對其進行補充和完善。
傳統煉丹術依然是林氏需要探索的,不會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