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公孫紀便帶著劉虞的信件出發了。
在公孫紀出發后,劉虞便做了最壞的打算,開始讓麾下各部整頓兵馬,一旦有不好的消息傳來,他的五萬大軍就要出兵北平了!
......
右北平,公孫瓚府邸。
公孫紀作為公孫瓚的好友自然不用在府衙中與公孫瓚見面,在得知公孫紀到來的時候公孫瓚直接就在自己府上辦了酒宴,用以接待公孫紀的到來。
其實公孫瓚與公孫紀兩人并沒有任何親族關系,兩人真的只是姓氏相像而已,真要說關系也需要再往上追述好幾代才行。
“子綱兄,你可是許久沒來我這北平了,我想你的緊啊!”公孫瓚舉起酒杯與公孫紀一飲而盡。
公孫紀放下酒杯,長出一口氣:“并非我不愿前來,而是伯珪與劉公之間的關系讓我不方便前來,要不是這次受了劉公的指示我也不能獨自前來啊。”
公孫瓚是在征戰外族的時候與公孫紀相識的,那時候因為兩人同姓公孫所以公孫瓚對公孫紀非常友好,相應的公孫紀也把公孫瓚視作自己最好的朋友,兩人之間的關系跟尋常結義兄弟也差不到哪里去,便是公孫瓚的從弟公孫越也以兄長之禮對待公孫紀。
這就讓公孫紀對公孫瓚一家的好感更加深了。
其實這次被劉虞派過來的原因公孫紀也清楚,正是因為考慮到他與公孫瓚之間的關系必定不會被公孫瓚為難這一點。
“不知子綱兄這次帶來了劉虞的什么指示?”公孫瓚也放下酒杯,提到劉虞的時候語氣多有不敬。
公孫紀心中暗嘆,此時的公孫瓚在他這個上使面前都毫不忌諱對劉虞的不敬,可見劉虞在公孫瓚這里已經沒有絲毫威信可言了。
念及此處,公孫紀只能將劉虞給他的信交給了公孫瓚。
“伯珪,你可知前些日子有一批烏桓人在你這里販賣皮草?”公孫紀問道。
公孫瓚一邊打開劉虞送來的信件一邊滿不在乎地回答公孫紀:“確有一批,不過被我查出他們賣的皮草只是以次充好而已,所以讓我打死了幾個,放了一個回去給他們部族傳信。”
“這...伯珪,你可知你放回去的那個人告狀都告到劉公那里去了!”
公孫瓚輕描淡寫的樣子讓公孫紀有些著急,他出發的時候可是看到劉虞麾下的那些將領已經在整頓兵馬了,公孫紀用屁股想都能猜到這是要來對付公孫瓚的。
他不想讓劉虞和公孫瓚正面開戰,因為一個是他的上官,一個是他的好友,況且劉虞對他也是多有倚重,在劉虞與公孫瓚之間,他還真不好決定具體幫誰!
所以他在來的時候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解開兩人之間的矛盾,若是兩人真的不可調和,他也無愧于心了。
“伯珪,劉公在聽到那個烏桓人的告狀后非常生氣,在派我到你這里的時候已經在調遣兵馬了,依我對劉公的了解,他這次是真的生氣了,伯珪你可不能再像往常那樣輕慢對待了!”公孫紀苦口婆心地說道。
然而,公孫瓚的注意力只是放在信上并沒有去注意公孫紀的好心。
看完信件,公孫瓚將信放下長嘆一口氣,劉虞在信中責問他為何要欺負幾個買皮草的異族,而且還不明所以地打死了他們好幾個人,言辭間都是在責問公孫瓚為何對異族這樣兇蠻暴力,為何不能坐下來好好談談。
這些公孫瓚看了就頭疼。
“劉虞還是太過懦弱了,這群異族狼子野心,再這樣偏袒下去,這群烏桓人都敢騎到我們頭上來了,你可知道,當日劉虞口中的這些買皮草的烏桓人可是對我拔出了刀子!”
“我乃大漢奮武將軍,先帝親封的薊侯,他們幾個異族蠻子居然敢對我亮刀,這種人不殺他我大漢國威何在!”公孫瓚沉聲說道。
公孫紀一驚,原來這里面還有這種隱情,這么一說,公孫瓚別說留了一個烏桓人,就算他把那群烏桓人全部殺光也是合情合理的。
這個消息讓公孫紀心下一松:“原來還有這個原因,那可惡的烏桓人盡說伯珪如何蠻不講理又如何對待他們這些人,卻完全不提他們冒犯在先,果真陰險!”
“伯珪你放心,我這就給劉公書信一封跟他說明其中緣由,也好讓劉公看看烏桓人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