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鳳的理論對公孫瓚來講是聞所未聞的,他從來沒有想過滅絕一個種族需要封這些步驟,依他的眼界尚且不能斷定這樣做會不會讓異族滅國亡種,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這一系列的措施下,即便是先祖再強大,他的后人也再難重現昔日的榮光了。
公孫瓚有些佩服潘鳳,作為一個武將,潘鳳不光懂得排兵布陣,居然連這種事情都有涉獵,而且還有自己的理解在里面。
原本這樣的人應該是公孫瓚的至交好友,可如今卻只能在這小小的宴臺之中把酒言歡,不可謂人生一大遺憾。
“子和兄高見在下佩服,你我滿飲此杯。”公孫瓚舉杯與潘鳳示意,隨后一飲而盡。
幾杯酒下肚,兩人的話茬子也打開了。
兩人就著酒菜你一言我一語聊得好不快活,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多年不見的好友,反倒不遠處觀望的雙方人馬急得連連跺腳。
不過兩人在軍中威望一般無二,沒有他們開口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就這樣,直到太陽高掛氣溫逐漸上升兩人這才停下。
此番分別,下一次碰面就是生死搏殺了。
臨別之際,潘鳳忍不住穩了一句:“伯珪,可愿前往冀州?我保你榮華一生,賢侄以后的仕途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你看如何?”
公孫瓚愣了一下,友善一笑:“子和,便是我愿意麾下之人也不愿意啊,一切都只能做過一場方有定論。”
聞言,潘鳳點點頭不再說什么。
這一次與公孫瓚的洽談算是結束了,總體來講也不過是一場老友敘舊而已,便是公孫瓚最后拒絕了潘鳳也沒有讓潘鳳有任何惱羞的情緒。
對于公孫瓚的話,潘鳳深有體會,有時候并不是地位高就能決定所有事情的,更多的還是要兼顧下面人的情緒。
不戰而降,是為大忌。
公孫瓚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況且,不打一架誰知道最終的勝負呢?
雙方各自歸營后便對麾下士卒做了相應的安排,一時間大戰的氛圍逐漸濃郁。
此時,幽州的各方世家豪強也都把目光放在了北平城外。
這一場仗直接決定了幽州未來的走向,若是公孫瓚勝了,他們這些世家豪族也必須做出選擇了,否則手里沾滿血的公孫瓚可不會和他們坐下來好好聊天,如此,未來冀州想要再攻打幽州就必須面對實力更加雄厚的幽州軍了,
若是潘鳳勝了,那他們就要考慮如何攀上韓馥這根高枝了,而最方便最快捷的路徑便是攀上正在幽州的潘鳳!
所以北平城外的眼線在短時間內就多了起來,這一點很快就被潘鳳的哨騎給探查到了。
對于那些世家豪族派出來的眼線潘鳳不但沒有去為難他們,反而把他們都放到了北平周圍,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讓眼線們把北平城外即將發生的戰事情況傳回去,順便讓幽州的世家豪族們看看冀州軍的武力,也好讓這些人在日后的歸順中安穩一點。
......
城中。
公孫瓚回來后便帶著親衛來到了城中軍營。
還沒走到軍營,就能聽到從營中傳來的‘哞哞’聲,待來到營中,就見原本空曠的校場上已經搭起了一個個木棚,在這些棚子下面,一頭頭耕牛被有序地安排至各自的隔間內,此刻正有士兵在喂養這些耕牛,而一旁的公孫紀似乎在跟其他人吩咐著什么,見到公孫瓚后馬上迎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