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莊附近住的都是周家的佃戶,平時有莊頭負責管理莊子。莊里有什么事一般莊頭安排佃戶們就做了,這回竟是要從外頭招工修房子,還要修一個月之久。
宋老頭不由疑惑地問道:“可是周家莊的東家要在莊里蓋房子?”
宋青山點頭,道:“是周家的人要蓋,不過說是要給一位夫人住。”
宋老頭又道:“你爹和二叔可蓋不了那些有錢人住的宅子,去了人家能收嗎?”
宋青山便解釋道:“周家已經專門請了師傅和泥瓦匠,我提的這個用不著什么手藝,只需幫忙干些力氣活兒,爹和二叔應是沒問題的。”
他又道:“這消息還是我從劉老爺家聽來的,外頭還不知道,爹和二叔要去的話得趕緊,免得消息傳出來后去的人多了選不上。”
宋老頭想了想,覺得可行,便看向兩個兒子,問:“你們可愿去?”
宋老二搓了搓手,沒有直接回答,先掰著指頭算了算工錢,隨即興奮道:“要是真能做滿一個月,咱們能掙一千八百文呢!”
宋老大也算了算,確實如此,一天三十文,每人一月可得九百文,還包午飯,這待遇倒是算上佳了。
宋老大和宋老二對視一眼,都覺得可以去。
宋老大便看向宋老頭道:“爹,我們倆都愿意去試試。”
宋老頭見狀,點了點頭,隨即囑咐道:“那你們明日便去問問那邊管事的,看要不要你倆,記得禮貌些。”
宋老大頷首,應道:“好的,爹,我們明日一早便去。”
宋老二也附和應下。
宋老頭想了想,又道:“若是周家招的人多,你們便給家里帶個口信,現在農忙結束,怕是不少人家都想找份工。”
“爹說的有理,嘿嘿,咱有門路了自然是要先幫幫村里”,宋老二接道。
宋老頭點頭贊同,道:“嗯,你們心里有數便是。”
“對了,爺爺,師傅說,近日沒有別的活計,讓我在家好好歇幾天”,宋青山補充道。
“哎,聽你師傅的”,宋老頭不用想便同意了,山子是該歇歇,做學徒也并不輕松。
大家再略和宋青山聊了聊后便散了,各自忙碌起來。
……
下午宋老大和宋老二幫著搭好草棚,晚上收拾妥當行李,第二天一大早就出門了。
他們在周家莊有認識的朋友,可以借住在朋友家。
宋老頭則到蒙學給學生們上課,小青陽和青松也被一同帶去。
小青陽五歲的年紀,確實是可以開始念書了。
前幾天因為農忙宋老頭便給學生們都放了假,今天大家才開始重新回來上課。
蒙學是青蘿太爺爺在世時和村里商議修建的,就在祠堂邊上。
學生們的午飯請了村里的宋寡婦幫忙燒,每月給她一點工錢。所用糧食便是學生們月初交的束脩了。
沒錯,這時的束脩并不全都是給錢,主要還是鄉民們都不富裕,多是給些糧食算做束脩。
只有念書的孩子們才有午食吃,宋老頭也會在學堂里吃一些,然后下午早點上課,讓外村的學生們能早點回家。
因為宋家的蒙學和讀書人,使得落山村在十里八鄉的風評十分不錯。
……
青蘿用過早食后,被李氏逮到和青禾、青苗一起做繡活,本想向柳氏求救。
不過鐘氏覺得姑娘家是該學學女工,以后嫁人了也能更有底氣,便和李氏統一陣線,盯著三個女孩乖乖做針線。
柳氏愛莫能助,只能遞給閨女一個安撫的眼神。
柳氏的繡活兒也很一般,因為她母親不會,所以她從小沒學過,就現在的手藝還是來了宋家以后學的。
但柳氏娘家條件不錯,柳母都是給錢請人幫忙做衣裳,或者到成衣店里買。
柳氏父親原先是個貨郎,后來機緣巧合出去走了一回商賺了點錢,回來就蓋了房,買了地和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