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木匠忙起身答道:“見過周管事。鄙人信姚,這是我徒弟宋青山。姚某做了二十幾年的木匠,桌椅門窗、床柜箱籠等物皆是打過的。我徒弟跟了我好些年,現在手藝已是很熟練了。”
周管事點點頭,想了想,道:“這樣吧,你們跟我去新宅那邊走一趟。昨兒也來了兩個木匠,已經拿了圖紙。他們說想量量尺寸,估計這會兒都在那邊,你們也去看看吧。”
宋青山不由意外,周家居然還準備了圖紙。他做木工這么久還沒見哪家會特意畫圖紙呢。他想到已經有人先來且拿了圖紙,便有些擔心,不知道還用不用得著師傅和他。
姚木匠給了他一個安心的眼神,示意他別著急。
周管事見狀,提醒他們:“東家要東西多,且須得在房子蓋好后就趕緊搬進去。所以你們幾個木匠一起做,這樣快些。”
“你倆過去以后和其他人討論一下怎么分工,最后結賬是按你們做的東西來算,做得好的東家應還會有賞錢。”
宋青山一聽,便明白了。要做的東西多,偏給的時間不多,那么師傅和他肯定能有活,不然工匠太少不一定做得完。但是不同的物件價值不一樣,要多掙些就得爭取拿到難度大的單。賞錢他就不想了,師傅和他只是普通木匠,大戶人家什么好東西沒見過,他們的東西別讓人挑刺兒就不錯了。
周管事放下茶杯,起身領他們過去,宋青山和姚木匠忙跟上。
本來周管事吩咐小廝帶他們去就可以。
不過昨天府城來了信,說是有位小郎君要過來這邊念書,讓他準備好住處和下人。他略一想,便知是哪位郎君了。
雖然信上沒明說,但周家哪里有郎君會到這小縣城里念書,必定是前不久才來過的那位了。
那位可是個霸道的主,偏身份尊貴,惹不起啊惹不起……
也不知這嘉定縣是哪里吸引他了。
周管事在這兒呆了許多年,雖覺得這地方還行,但怎么也比不上府城好呀!
周管事是周家的世仆,周老太爺安排他做了嘉定縣這邊的管事,主要管著這里的莊子、田地以及縣里的幾家鋪子。
前段日子,周二娘子突然從京城回了寧熙府周家,說是身體不好想回南方養病的。
周老夫人便讓二娘子到周家莊住著,鄉下更清靜一些適合調養身體。
遣人送來了信吩咐周管事安頓好二娘子。
周管事有些頭疼。
周家莊這里只建了一個兩進小院,方便主家歇腳的。
周管事會偶爾來待幾天,查查賬、看看地什么的。
平時這里只有莊頭一家住著,負責打掃和看管。
二娘子要來長住且是養病,這小院便有些不大合適了。
周管事只能稟了府里,領了錢來,在莊里新蓋一個小院給二娘子。
沒想到來了個二娘子,這會兒又來個更不能怠慢的小郎君。
周管事更加頭疼,卻也只能謀劃著怎么讓郎君在這里待的舒坦一些。
周管事想著,郎君來了后,必是會來二娘子這里住的。
他得去看看,把郎君的屋子和院子都布置起來。
男孩子用的東西可和女兒家不一樣。
小郎君又是涼州長大的,不知道需不需要個練武場……
不行不行,不能想,要超支了!
雖說周家不缺錢,但還是心疼錢的。
周老夫人要是心疼了,也是不介意讓他疼一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