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蘿跟隨鐘氏往金花嬸,也就是村長家去,金花嬸是村長媳婦。此外,她和柳氏還是同村,她們都是從柳家村嫁到落山村的。
近日鐘氏聽說她家孵出許多雞苗,便打了招呼想要買上幾只。宋家現在只有四只母雞,兩只公雞,確實少了些。
鐘氏拍了拍村長家的院門,喊道:“金花,我們來看雞苗啦。”
“哎,鐘嬸你進來吧,我在廚房呢”,金花嬸回道。
聞言,鐘氏便自己推開門領著青蘿進去。
宋村長家的院子倒是和老宋家差不多大,左側還開了塊整齊的菜地,一看就是有人精心打理的。
鐘氏走進廚房問道:“你忙什么呢?”
金花嬸放下手里的碟子,有些頭疼地道:“還不是我家二郎,昨天吃了你家送來的糖葫蘆后就念念不忘。今兒一大早巴巴地去采了一籃子山楂回來,非讓我給他做糖葫蘆。”
鐘氏笑了笑,道:“孩子們都愛吃這些個零嘴兒。我家不也是這丫頭纏著她娘做的嘛”,說著瞥了青蘿一眼。
青蘿眨了眨眼睛,對鐘氏露出一個甜甜的笑容。
金花嬸見狀,滿臉羨慕地道:“我要是有個這樣可愛的女兒,別說做串糖葫蘆了,她就是要天上的星星也恨不得去摘來送給她呀。”
別人夸贊自家孩子,鐘氏當然是開心不已。不過這種情緒放在心里就好了。
并且這種時候,最好的做法是也夸一夸人家的孩子。做父母的聽到別人夸孩子比夸自己可高興多了。
她忙擺手道:“你可用不著羨慕。你家大郎穩重有禮,二郎機靈活潑,三郎乖巧聰慧。村里還不知多少人家眼饞你們家這三兄弟呢。”
金花嬸臉上喜滋滋地道:“哪里哪里,分明是三個皮猴兒,有什么好眼饞的,我有時候都恨不得弄走才好。”
她笑瞇瞇地從盤里撿了串糖葫蘆遞給青蘿,“阿蘿也嘗嘗嬸子做的,看看味道怎么樣。”
青蘿見鐘氏點頭,便乖巧接過,“謝謝嬸子。”
金花嬸收拾好灶臺,對兩人道:“走吧,我帶你們去后院選雞苗。”
青蘿兩人隨她往后院走。
金花嬸打開雞舍,見她們進來便飛快把門關上,免得母雞跑了出去。
小雞崽兒被她單獨用木板隔出來,養在雞舍的角落里。
青蘿走近,便聽見一陣嘰嘰啾啾的稚嫩叫聲,她眼睛一亮,忙上前垂頭去看。
只見三十幾只嫩黃色、絨乎乎的小黃團們擠在一起。伸著腦袋東啄啄、西啄啄,圓墩墩的顯得格外可愛。
“鐘嬸,你看上哪幾只,自己挑去就是。放心,這里頭的都是母雞”,金花嬸道。
鐘氏聞言點點頭,仔細打量那擠成一團的小家伙們。雞苗得挑活潑有力、叫聲響亮的,這樣才好養活。
她指了中間蹦噠地最歡快的兩只,“那兩只不錯”,又指了六只叫聲比較清脆的。
金花嬸便一一將鐘氏挑選的雛雞撈出來,放到她們帶來的籠子里。
鐘氏從懷里取出六十四文錢遞給金花,一只雞崽兒八文錢,這個價格是先前就約定好的。
青蘿笑瞇瞇地湊到雞籠邊上,挨個摸了摸小雞崽兒的腦袋,把八只小可憐嚇地擠成一團瑟瑟發抖,啾啾唧唧個不停。
見狀,她只好默默收回手。唉,小可愛們有些認生呢。
鐘氏提起籠子道:“金花,那我們就先回去了,有空來家里坐坐啊。”
“好嘞,你們倆慢走”,金花嬸揮了揮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