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大哭著到馬廄來看,但兩個兒子的尸體已被移到宮外去了,沒見著最后一面。
季孫行父聞聽噩耗,知道是仲遂搞的鬼,卻不敢聲張,私下責問道:“你做事太毒辣了,我聽了都不忍心。”
仲遂辯稱:“這是嬴夫人所為,跟我無關。”
“晉國若來討伐,你準備怎么辦?”
“齊國宋國的事不就說明問題了嗎?他們連即位許久的長君都殺,晉國都不聲討;何況我們這里只是死了兩個孩子,又怎會來討?”
季孫行父撫摸著嗣君之尸,痛哭失聲。仲遂勸道:“為人臣的應當商議國家大事,怎么能像個女人般又知道哭?”
這時,叔孫得臣來找他哥哥叔仲彭生了。仲遂之所以要藏尸馬糞里,怕的就是這個叔孫得臣,畢竟是兄弟倆嘛!誰知那得臣笑著說:“我哥哥死了也是位
(本章未完,請翻頁)
忠臣,以死明志,你又何必避諱呢?”
仲遂見他果然不悲傷,這才讓他去馬廄掘出叔仲彭生的尸體來安葬了。如此行事,百官心中悚然,莫不唯唯。這便奉公子倭為國君,是為魯宣公。
那文公夫人姜氏,一日痛失兩子,不可謂不哀,但前頭已有文姜與哀姜,又因為她之后自回娘家,國人便稱呼她為出姜。自二子死于非命,出姜哀慟欲絕,幾度昏死。那仲遂又為獻媚于魯宣公,提議尊敬嬴為夫人,百官皆賀。出姜在魯宮無法安居,便決定歸齊。
仲遂聽說了,還假意前來挽留:“新君雖不是夫人所生,但您也是嫡母,自當孝養于您,何必寄居外家?”
出姜大罵:“你個逆賊!我母子未曾虧待于你,竟做此歹毒之事!如今還虛情假意來挽留我,呸!鬼神有知,必不寬宥你!”
既決定走了,出姜誰也不見,獨獨去向仍在魯國寄居的母親昭姬辭別。這母女二人,母親是魯國公主,嫁與齊昭公生世子舍,卻死于齊商人之手;女兒是齊國公主,嫁與魯文公生二子,皆死于非命。二人相見,抱頭痛哭,各訴失子之痛,彼此感同身受。那情景,真是聽者傷心,聞者落淚。
出姜辭別母親,一徑出了宮門,行經街市,放聲大哭,邊哭邊喊:“天哪,天哪!兩個孩子有什么罪?我又有什么罪?那賊子仲遂喪盡天良,殺嫡立庶。如今我與國人永別,此生再不踏入魯國一步!”
一路上,百姓們聽聞女子尖利的吶喊聲,多有泣下者。當日,魯都中商人集體不做生意,以示對出姜的哀憫。
出姜回到齊國,依然日夜啼哭。齊惠公不想聽這哭聲,便另外筑了屋子讓她出宮去住。最終,出姜在齊國終老。
那一聲吶喊,如一道閃電,將人性深處的丑惡與陰暗明示于人。禮崩樂壞的東周,作為周禮法定繼承人的嫡長子往往“懷璧其罪”,成為權力斗爭的犧牲品。一部東周史,就是無數母親的血淚史。
竊鉤者死,竊國者諸侯。此恨綿綿何時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