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可夫君若不回楚,那出使齊國的事,可怎么消帳?”
屈巫說:“我不去齊國了。如今天下,能與楚國抗衡的唯有晉國,不如投奔晉國,我和你便一起在晉國終老了。”
次日一早,屈巫便留下一份表章,托從人交給楚共王復命。自己則帶著夏姬投奔晉國去了。
對于他的投奔,正想著如何洗雪邲敗之恥的晉景公是喜出望外,說:“這是老天將此人賜與我啊!”當天便拜屈巫為大夫,并將邢地賜與他為采邑。為了表示自己與楚國一刀兩斷的決心,屈巫自此去了屈姓,以巫為氏,自此稱為申公巫臣,從此在晉國安居。
郢都楚宮,楚共王拆開申公巫臣送來的表章,大意是如此:“蒙鄭君以夏姬室臣,臣不肖,遂不能辭。恐君王見罪,暫寓晉國。使齊之事,望君王別遣良臣。死罪!死罪!”
共王大怒,遂召公子嬰齊與公子側來。公子側說:“楚與晉乃世仇,如今巫臣去了晉國,是叛國,不可不討其罪。”
公子嬰齊估計更回記恨沒娶到夏姬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事,又添了一句:“那黑腰與繼母私通,也是有罪的,應該一并討罪。”
楚共王正在氣頭上,馬上下令公子嬰齊領兵抄了巫臣全族,命公子側捉了黑腰并判了斬首,兩個家族全是財產充公,人盡伏誅。巫臣聽說自己全族被誅殺,給公子嬰齊寫了封信,說:“爾以貪讒事君,多殺不辜,余必使爾等疲于道路以死!”
巫臣是說到做到的,而且他所做的事深刻影響了當時的天下局勢。首先,他為晉國制定方略,與楚國的鄰邦吳國交好。這個吳國也是個姬姓諸侯國,在現在的江蘇一帶,當時還比較落后。巫臣派他的兒子狐庸去往吳國為官,教吳人車戰之法,并通過兒子指導吳國富國強兵之策。晉吳兩國,往來不絕。
自此,吳國日漸強盛,將楚國東面的屬國全都奪了過去,竟也效仿楚國僭號稱王,自稱吳王壽夢。楚國的邊境時時被滋擾,無休無止。后來巫臣死了,狐庸恢復了屈姓,便留在吳國為相國,執掌國政。不過是為了一個夏姬,巫臣竟情深至此,叛了母國,斷送了族人性命,興一國,衰一國,所謂傾國傾城,便是如此吧。
這些,是多年后的事,當年冬十月,楚共王拜公子嬰齊為大將,會同鄭國軍隊一齊討伐衛國,大掠楚丘郊外。然后移師侵入魯境,在楊橋屯扎。仲孫蔑代表魯侯請和,獻上國中工匠,織女,針女各一百人,楚國退兵。
魯國雖轉危為安,但畢竟心里這一口氣難忍,因此當晉景公邀魯國一起出兵懲罰那助紂為虐的鄭國時,魯成公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可沒等到晉魯兩國出兵,周定王二十年,鄭襄公姬堅薨了,世子姬費嗣位,是為鄭悼公。因為鄭國與許國爭邊界,楚共王為許國撐了腰,鄭悼公氣不過,便又棄楚從晉了。
同年,郤克因為箭傷導致左臂廢了,告老后沒多久便死了。欒書代替他為中軍元帥。第二年,楚國的公子嬰齊領兵伐鄭,是欒書救下的。
晉楚兩國這幾年紛紛擾擾,此消彼長,斗得烏眼雞似的,搞得些許小國好生為難。世事無常,楚國失了巫臣,晉國也沒好到哪里去,即將有大事發生。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