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戍來到漢陽,一見面就問囊瓦:“吳兵從哪里來的?怎么速度這么快?”
“他們把船都留在淮汭,是走陸路從豫章過來的。”
沈尹戍連笑幾聲說:“都說孫武用兵如神,我看也不過如此。”
“這是怎么說的?”
“吳人熟習水戰,如今棄舟登陸,只是為了快捷,但萬一戰敗,他們便連個退路都沒有。”
囊瓦問:“他們現在屯兵于漢江北岸,該怎么破敵?”
“我分五兵人給你,然后你沿著漢水列營,把船全拘在南岸,再派些小船在江面上日夜巡視,嚴防吳兵掠船渡江。我率領一支人馬從新息抄出淮汭,把吳軍的船只全部燒毀,再把漢東隘道用木石阻斷。然后令尹便可以北渡漢江,攻打吳軍大營,我從后面包抄。到時水陸兩邊都截斷其歸路,讓他們首尾不能相顧,吳國君臣之命,都在我手里了。”
囊瓦聞言大喜:“司馬高見,我真是趕不上啊!”
沈尹戍留下大將武城黑領五千人馬相助囊瓦,自己領一萬人望著新息進發。他走后,吳楚兩軍隔著漢江相望,又相持了數日。
武城黑想借這個機會討好令尹,獻計說:“吳人不擅長陸戰,而且又人生地不熟,司馬已料定他們必敗。如今兩軍相持日久,怕軍心怠惰,應該速戰取勝。”
囊瓦的帳下愛將史皇也幫腔:“楚人喜歡令尹的少,喜歡司馬的多,如果司馬這回真的焚毀了吳國的戰船,阻隔了隘道,則破吳首功必歸于他。令尹屢次戰敗,如今首功又歸于司馬,將來怎么立于百官之上?恐怕司馬會取而代之。不如聽了武城將軍的,渡江決一勝負,方為上策。”
一聽到此事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囊瓦馬上行動,傳令三軍渡過漢水,在小別山列陣。史皇率先出陣挑戰,孫武派先鋒夫概迎敵。夫概手下有三百勇士,個個手提一根堅硬無比的木棒,見人就沒頭沒腦一陣亂打。楚兵沒見過這樣的陣法,措手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不及,史皇大敗而逃。
囊瓦大罵:“你叫我渡江的,如今一交兵便戰敗,有什么臉面來見我?”
史皇辯解:“戰不斬將,攻不擒王,非兵家大勇。如今吳王的大營扎在大別山下,不如今夜去劫營,可建大功。”
于是,囊瓦為建奇功,挑選萬名精兵,從小路殺出大別山后面,準備突襲吳王闔閭。
吳軍營中,眾將紛紛前來中軍帳中慶賀首戰得勝。孫武清醒地說:“囊瓦是個貪功小人,如今史皇雖遇挫,但實力并未有損,今夜必會前來偷襲大寨,不得不防。”
孫武命令夫概與專毅各領本部,分別在大別山左右設伏,聽到哨角,才準現身。唐蔡兩國國君分做接應。又命伍員帶五千人,抄出小別山,反戈一擊,劫囊瓦的大營,伯嚭負責接應。